吉林省白城市第十四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9796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2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味道,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 “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而八九。”

---《饮冰室合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关联。

2.单选题(共23题)

2.
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3.
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
A.中央集权原则
B.分权制约原则
C.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
4.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中共三大的召开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5.
下列与鸦片战争爆发有关的历史因素是
①清朝统治危机四伏   ②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加紧资本原始积累    
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④中国的禁烟运动
A.①② ③B.② ③④C.① ②④D.① ③④
6.
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主要原因是
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
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
C.西方各国不愿让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
7.
下面关于辛亥革命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8.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 互相矛盾
B. 大同小异
C. 完全一致
D. 互为补充
9.
19世纪末,一位外国军事考察员沿长江考察中国的海域情况,请问他最远可以到达那里:
A.汉口B.九江C.宜昌D.重庆
10.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11.
马克思主义诞生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制度弊端也日益暴露
B.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
D.马克思、恩格斯参加革命实践,与工人阶级密切联系
12.
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取胜的社会主义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13.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相比,主要不同是
①政党竞争
②多党合作
③三权分立
④政治协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4.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中美关系的缓和
C.第三世界的兴起D.中日关系的改善
15.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有()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④中日《联合声明》签订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6.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17.
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是指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18.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19.
明清时期的“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这一说法中的“富室”是
A.地主B.资本家C.商帮D.官僚
20.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21.
表中为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22.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3.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4.
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3.选择题(共1题)

25.你认为形成集体的必备要素是(   )
①有共同的目标②行动上相互支持③心理上相互依存④情感上荣辱与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