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材料一下面是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著作
著作一:《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美)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美)弗兰克·萨奈罗著;周辉荣译
著作二:《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作者:端木赐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9
材料二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据材料一,对于著作一中“一个帝国(大英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大清国)的堕落”中的“沉迷”和“堕落”应该如何理解?
(2)试着扼要分析材料二中“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出现的根本原因?
(3)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著作一:《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美)特拉维斯·黑尼斯三世,(美)弗兰克·萨奈罗著;周辉荣译
著作二:《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作者:端木赐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9
材料二马克思指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1)据材料一,对于著作一中“一个帝国(大英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大清国)的堕落”中的“沉迷”和“堕落”应该如何理解?
(2)试着扼要分析材料二中“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出现的根本原因?
(3)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2.单选题- (共15题)
3.
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4.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记载:“有人雇佣金匠打造戒指,双方适用买卖契约还是雇佣契约?如果顾客提供金料就是雇佣契约,如果金匠提供金料则是买卖契约。”这说明罗马法
A.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性 |
B.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 |
C.力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
D.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 |
5.
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大大小小的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这人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其实选谁都差不多。”他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美国
A.两党的政见趋于一致 |
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
C.国民民主自由意识强 |
D.选举的程序具有欺骗性 |
6.
有学者指出,美国的政治制度解决了孟德斯鸠所提出的大国小国悖论:小国自由和幸福,但容易为外来列强消灭;大国光荣而有地位,但缺乏自由,且易于因为内部的腐败而崩溃。这一结论主要依据美国
A.强调中央集权 |
B.实行联邦制 |
C.实施分权制衡 |
D.推行两党制 |
7.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 | 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 |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10.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11.
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订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作了详细规定。这表明
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
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
13.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描述:“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行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被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他描述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维新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17.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
3.选择题- (共4题)
18.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19.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20.在某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8mol的H2和0.6mol的I2,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H2(g)+I2(g)⇌2HI(g);△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1: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