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791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1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第5表死者的遗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铸,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果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果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万民法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三“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1776年发表的《独立宣言》

材料四“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都不能被剥夺。”

——法国1789年制定的《人权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请举例说明。
(2)材料三四和材料二之间是什么关系?上述材料都强调运用何种手段管理社会?又体现了怎样的社会进步发展趋势?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罗马法为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欧美各国的立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有入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一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一一王希《原则与妥协》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的具体表现及体现的两大原则。

2.单选题(共23题)

3.
克利斯提尼时期,每一部族选出501人组成501人的议会,以代替梭伦之400人议会。议员的任期为一年,其产生系由抽签而非票选,凡年满30岁而以往并未曾两次出任议员者均有资格。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克利斯提尼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特权
B.克利斯提尼改革否定了梭伦改革的原则
C.雅典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两种形式并存
D.雅典民主以短任期、轮流制为重委特征
4.
雅典的公民被称为自由民,也就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公民,他们不用关心生产的事,他们虽然利用这个自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在这自由的背后是更多人的不自由。雅典的民主制有着这样一个不可调和得矛盾:创造自由的人没有自由,而有自由的人不创造自由。作者意在阐明雅典
A.民主制的衰落根源
B.民众思想深受束缚
C.政治生活特色鲜明
D.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5.
早期罗马法规定妻子必须服从丈夫、妻子不能拥有任何独立财产,公元6世纪的法律规定,妻子可以保持其人身和财产的独立,甚至从“某些方面看,当时的妇女甚至要比当下大多数文明国家法律下的妇女获得了更大的解放”。这一变化
A.适应了帝国建立的需要
B.蕴含着自然法精神
C.体现了公民法的灵活性
D.使妻子和丈夫分庭抗礼
6.
战国李悝《法经》是战国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制订法律的蓝本。有《盗》《贼》《网》《捕》《杂律》《具律》六篇。而罗马《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有: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权和监护权、所有权和占有权、土地和房屋、私法、公法、宗教法及补充条款。若将这两者比较。罗马法
A.能更有效的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统治
B.重视证据和程序的实施确保司法公正
C.蕴含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自然法精神
D.能更有效地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7.
下面是古罗马一些法学家对犯罪问题的部分认识表。由此表可以推知罗马法
犯罪类型
界定犯罪现象的关节点
行动犯罪
动机、身份、地点、时间、性质、数量、结果
言论犯罪
文字犯罪
协从犯罪
 
A.重视逻辑分析
B.强调社会公平
C.保护私有财产
D.维护奴隶制度
8.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了对罗马统治下的各种人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通过一系列司法实践,形成了
A.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公民法
D.万民法
9.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结束了王权专制
10.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院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主要违背了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学说
A.人民主权说
B.自然权利说
C.社会契约说
D.三权分立说
11.
“最好的革命是最不彻底的革命、对社会的健康肌体触动最少的革命、暴力程度最轻的革命、伤害人命最少的革命、带来个人自由与有限政府的革命。最坏的革命是最彻底的革命、把整个社会与道德秩序彻底摧毁的革命、最暴力的革命、夺命最多的革命、带来专政与集权的革命。”下列符合作者“最好的革命”和“最坏的革命”的是
A.北美独立战争,德意志的统一
B.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
C.英国“光荣革命”、北美独立战争
D.法国大革命、德意志的统一
12.
下面是某一法律文件的一些特征,据此该法律文件是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1邦联条例》
C.德国《1871年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13.
它是向旧制度的公开挑战……改变了几百年的选举议员的做法,这意味着土地贵族和金融寡头不得不作出让步。26个有两个议员的城市全是新兴的工业城市;21个中等城市也不乏工业城市。因此,工业资产阶级无疑绝对是这次改革的绝对获益者。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1688年光荣革命
B.1689年《权利法案》
C.1832年议会改革
D.1875年“一票共和”
14.
美国1787年宪法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各州对其他州的公共法令、记录和司法诉讼程序应给予完全的信任和尊重。”第二款规定:“每州公民应享受其他各州公民所有之一切特权及豁免权。”这些规定
A.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 有利于黑人奴隶的解放
C. 保障了地方各州的权力
D. 有利于美国人口的流动
15.
华盛顿曾说:“即使对宪法表示最热烈拥护和支持的人们也并不认为它是完美无缺的。……假如这些缺点将产生恶果,也应在今后加以补救。”事实上,其“补救”形式主要是
A.议会改革
B.宪法修正案
C.两党竞选
D.扩大国会的权力
16.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B.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17.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多种观点。丁—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A.“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
B.“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
C.“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
D.“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
18.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的爆发时间是
A.1840年
B.1842年
C.1856年
D.1860年
19.
电影《甲午风云》中有这样的场景;北洋舰队士兵,捕获一外国间谍,水师提督丁汝昌欲审问之,该间谍却在堂上大声咆哮,抗议中国人破坏了外国在华取得的“某项权利”。该间谍说的“某项权利”指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设立租界的特权
D.在通商口岸传教,租地和居住权
20.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
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
21.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书的新印本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外洋,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此书应为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南京条约》
D.《北京条约》
22.
据《泰晤士报》报道:清末时期“有关赔款问题,……英国、法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公使们都据此提出了详细方案,……如果可能,美国、德国、比利时以及荷兰的公使们将任命一个联合委员会,对一般性原则拟出共同协定。”以上“赔款问题”最终体现在了(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3.
光荣革命后,英国大土地所有者通过议会立法,解决了在扩大农场面积过程中碰到的阻碍,并通过改进耕作方式和引进新式农具新农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这表明当时英国
A.政治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B.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C.大土地所有者要求掌控议会
D.农业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
24.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25.
在雅典历史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妇女政治地位逐步提升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健全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3.选择题(共2题)

26.如图甲所示,双轮电动平衡车因其体积小,操控新颖方便,越来越受到年青人的喜爱。下表是某双轮电动平衡车的部分技术参数。 

 

27.如图所示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