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782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24

1.单选题(共9题)

1.
中日甲午战后,列强称中国为“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到议事日程,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反割台斗争的失败
C.三国干涉还辽
D.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2.
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写的一副讽刺慈禧太后的对联: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轻抛,只顾一人庆有;五旬割云南,六旬割台湾,七旬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与对联中“几忘曾幸古长安”和“六旬割台湾”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
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签订
3.
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的对等优惠,就是片面协定关税。中国的片面协定关税肇始于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望厦条约》
D.《南京条约》
4.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已不完整
5.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扛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
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
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
6.
20世纪初,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突出表现在
A.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B.中国内地全部开放
C.同意拆毁大沽炮台
D.惩办反帝爱国官吏
7.
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21年
8.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士大夫普遍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
②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仍然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③这种认识在甲午战争中被彻底摧毁
④“倭”指的是日本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9.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
A.秦、汉B.明、清C.隋、唐D.宋、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