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所谓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就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央的权力结构中将群臣的权力集中于皇帝。这样就形成“惟以一人治天下”的局面。的确到了清代,无论是皇权的专制还是中央集权的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清朝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并分析其主要不同。
材料一 中国两千年之政,秦政也。所谓皇权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就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央的权力结构中将群臣的权力集中于皇帝。这样就形成“惟以一人治天下”的局面。的确到了清代,无论是皇权的专制还是中央集权的程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清朝皇权专制达到顶峰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并分析其主要不同。
2.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5月)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常平仓法,以丰岁谷贱伤农,故增价收粜(卖出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抑塞,农夫须令贱籴;凶岁谷贵伤民,故减价出籴(买进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邀勒,贫民须令贵籴。物价常平,公私两利也。安石以常平法为不善,更将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置提举官以督之。(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摘编自邓之诚著《宋辽金夏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对常平法进行改进的目的。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评述司马光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常平仓法,以丰岁谷贱伤农,故增价收粜(卖出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抑塞,农夫须令贱籴;凶岁谷贵伤民,故减价出籴(买进粮食),使蓄积之家无由邀勒,贫民须令贵籴。物价常平,公私两利也。安石以常平法为不善,更将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置提举官以督之。(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府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辗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摘编自邓之诚著《宋辽金夏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对常平法进行改进的目的。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评述司马光的观点。
3.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4年美国宣布中立,无疑受到绝大多数美国人民的支持……但是,在三年的战争中,各种因素的组合慢慢地改变了公众舆论。由德皇所体现的普鲁士容克阶级的军国主义和不可一世的傲慢引起了另外一些美国人的反感。另外,还有一种美国人对受害者的天然同情心也产生了影响——在一般美国人眼中,法国看来就是受害者。英国控制着全球电报网,并且毫不迟疑地把它作为一种战争工具。在宣传领城中德国人的愚蠢和英国人的老练,也对美国公众舆论的改变起了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海明威的小说受到读者欢迎的原因。
材料一 1914年美国宣布中立,无疑受到绝大多数美国人民的支持……但是,在三年的战争中,各种因素的组合慢慢地改变了公众舆论。由德皇所体现的普鲁士容克阶级的军国主义和不可一世的傲慢引起了另外一些美国人的反感。另外,还有一种美国人对受害者的天然同情心也产生了影响——在一般美国人眼中,法国看来就是受害者。英国控制着全球电报网,并且毫不迟疑地把它作为一种战争工具。在宣传领城中德国人的愚蠢和英国人的老练,也对美国公众舆论的改变起了作用。
——摘编自(英)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材料二 1929年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海明威第二部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又译为《战地春梦》),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小说以作者在意大利战场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志愿到意军服役的美国青年亨利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生离死别的恋爱故事,嘲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荒唐和所谓“光荣”“英勇”和“荣誉”的无聊。——摘编自杨仁敬《20世纪美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民众舆论改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海明威的小说受到读者欢迎的原因。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二 李大钊说:“余谓孔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身符,闻者骇然,虽然,无骇也。孔子剩余专制之社会,专制之时代,自不能不就当时之政治制度而立说,故其说确足以代表专制社会之道德,亦足为专制君主所利用资以为护符也。历代君王,莫不尊之祀之,奉为先师,崇为至圣,而孔子云者,遂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矣。”
材料三 ***在《七律.读(封建论)》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近代出现多轮批孔的原因。
材料一 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二 李大钊说:“余谓孔子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身符,闻者骇然,虽然,无骇也。孔子剩余专制之社会,专制之时代,自不能不就当时之政治制度而立说,故其说确足以代表专制社会之道德,亦足为专制君主所利用资以为护符也。历代君王,莫不尊之祀之,奉为先师,崇为至圣,而孔子云者,遂非复个人之名称,而为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矣。”
材料三 ***在《七律.读(封建论)》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近代出现多轮批孔的原因。
2.单选题- (共18题)
5.
雅典公民大会只能讨论由五百人议事会所提出的议案,任何人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与事先准备的议案无关的其他问题,都会受到严惩。但公民大会可以有公开指控叛国或谋反罪的临时提议,这是唯一可在五百人会议拟定议程之外讨论的议题。这说明
A.民主政治无制衡机制 |
B.五百人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
C.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
D.公民大会的议事内容不可改变 |
6.
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
A.反映了内阁行政权扩大的趋势 |
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 |
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 |
D.有利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 |
7.
蒋廷黻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他的诏书中有田亩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原始共产主义: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但是他的均田主义虽有详细的规定,并未实行。”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 削弱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力
B. 旨在利用均田主义消灭地主阶级
C. 以宗教革命与社会革命改造国家
D. 出现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
A. 削弱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力
B. 旨在利用均田主义消灭地主阶级
C. 以宗教革命与社会革命改造国家
D. 出现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
8.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
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
B.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 |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9.
《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两者都体现社会主义原则 |
B.两者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
C.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 |
D.反映了新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 |
10.
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这表明当今中国
A. 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
B. 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 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 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A. 致力于加强亚洲各国的合作
B. 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 主导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D. 极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全面合作
11.
1975年,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成立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六国集团。1976年,加拿大加入后,G6变为G7。1998年俄罗斯加入,G7演变为G8,1999年,G7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南非、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加入,G20成立。从G6到G20说明:
A. 新兴工业国家已居优势
B. 国际组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D. 20国集团成为全球权力中心
A. 新兴工业国家已居优势
B. 国际组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D. 20国集团成为全球权力中心
12.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 |
B.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
C.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
D.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 |
13.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五月,下了“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的诏令。唐德宗贞元四年(788)二月,再次下诏:“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这从侧面反映了
A.市民与政府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
B.城市市政建设工程破坏相当普遍 |
C.坊市制度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 |
D.资本主义萌芽大量存在 |
14.
战国考古史记载,河北西家庄的赵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这个遗址出土的全部农具的65%;河北兴隆燕国冶铁遗址发现农具铁范28副51件;辽宁抚顺的燕国遗址出土的铁农具占全部出土工具的85%。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铁农具推动农业发展 |
B.中原出现最早的铁农具 |
C.铁农具应用较为普遍 |
D.政府很重视推广铁农具 |
15.
西汉海昏侯(汉武帝之孙刘贺)基葬被选人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图是基中发据出的两枚印章。除此之外,该基还出土了数量惊人和做工精美的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文物,以及大量竹简,木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从图上文物字体可见篆体应是当时的主流通行字体 |
B.该墓葬出土的精美器皿应大多出自官营手工业 |
C.从墓葬的规格可推知当时诸侯国对中央集权威胁巨大 |
D.该墓葬的竹筒木牍有可能记载着儒家和道教的思想精髓 |
16.
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人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
A.加快了两国社会转型的完成 |
B.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 |
C.受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 |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17.
詹姆斯·弗农在《远方的陌生人》中提到:“短短的200年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无“关系”就寸步难行的熟人社会,逆转为陌生人的天堂。”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 |
B.资产阶级革命改革 |
C.追求现代的生活方式 |
D.世界日益连为一体 |
18.
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这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些措施表明清政府
A.国家的机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
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C.开展“实业救国”维护专制统治 |
D.为工商业者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 |
19.
1998年国务院关于实行住房改革的目标是,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与这一目标相关的是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开展 |
B.住房商品化的完全实现 |
C.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矛盾的尖锐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
20.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指出:“吾国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应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据此表明新文化运动
A.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刻而全面 |
B.力图挽救民族危亡 |
C.有遵循进化论全盘西化的倾向 |
D.主张改造传统文化 |
21.
某西方画家偶然间看到非洲木雕面具,深受启发,“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而是从内涵去认识和解析事物”。发生这一转变的画家是
A.注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德拉克洛瓦 |
B.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毕加索 |
C.突出表现社会现实的俄国画家列宾 |
D.强调捕捉光色微妙变化的法国画家莫奈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