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至迟自西周开始,已经就医药事物而设官立制。后来,伴随着政治和秩序对于关照民生的需求,医疗制度形成并能够日益发展。汉代出现太常太医令和少府太医令两种职能上有所区分的官职;北齐发展为太常寺太医署和门下省尚药局两种机构,并初置为太子服务的门下坊药藏局。隋炀帝时将药藏局归殿内省。实现了药藏局职能与隶属关系的统一。唐朝建设医疗制度,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之。……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包括医博士、助教以及医学生等。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唐代还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最集中的体现是唐令中有专门的(医疾令)。此外,根据各个时期需要,唐代的皇帝还曾针对医疗问题发布过一些敕文,如玄宗时期的(考试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等。
——摘编自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 广州是近代中国最早与西方世界接触的前沿,也是西方医学最早输入和最先繁荣的城市。早在1835年广州就有了传教士建立的第一所眼科医院,1838年“中国医学传教学会”在广州组成。……1846年美国医生伯驾引入乙酰麻醉法在教会医院第一次试用,使医院在实施外科手术上有重大进步并保持技术优势。1920年以后,广州的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运动全面发展。
——摘编自《中国医学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唐代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广州近代医疗事业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 至迟自西周开始,已经就医药事物而设官立制。后来,伴随着政治和秩序对于关照民生的需求,医疗制度形成并能够日益发展。汉代出现太常太医令和少府太医令两种职能上有所区分的官职;北齐发展为太常寺太医署和门下省尚药局两种机构,并初置为太子服务的门下坊药藏局。隋炀帝时将药藏局归殿内省。实现了药藏局职能与隶属关系的统一。唐朝建设医疗制度,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之。……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包括医博士、助教以及医学生等。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唐代还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最集中的体现是唐令中有专门的(医疾令)。此外,根据各个时期需要,唐代的皇帝还曾针对医疗问题发布过一些敕文,如玄宗时期的(考试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等。
——摘编自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 广州是近代中国最早与西方世界接触的前沿,也是西方医学最早输入和最先繁荣的城市。早在1835年广州就有了传教士建立的第一所眼科医院,1838年“中国医学传教学会”在广州组成。……1846年美国医生伯驾引入乙酰麻醉法在教会医院第一次试用,使医院在实施外科手术上有重大进步并保持技术优势。1920年以后,广州的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运动全面发展。
——摘编自《中国医学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唐代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广州近代医疗事业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单选题- (共22题)
3.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之后,现代国际体系塑造出‘中国’这一现代概念,她需要以一国的身份参与世界各国事务,而不再是以天下共主的身份领导无边无际的‘天下’。由此,中国在外来军事的挑战下,开始向近现代社会艰难转型”。下列能够体现中国逐渐融入近现代国际体系的是
A.承认租界管理本国侨民 |
B.允许西方人来华传教游历 |
C.互派公使进驻对方国都 |
D.甲午战争后放弃宗藩朝鲜 |
4.
以下是某西方国家特使致本国外交大臣密函:“额尔金勋爵把事情搞得太过火了,甚至想消灭现今统治的皇朝,可能还要去援助南京叛乱份子,我不寓愿意、也不能够走到这样的地步,与其为了满足一种复仇的需要而去损害我们在这一国家的利益,那我就宁愿和他分手……”密函可能写于哪一时期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D.辛亥革命期间 |
5.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天国活动失败原因时说:“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太平天国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
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纲领 |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
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
6.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
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
B.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 |
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 |
D.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 |
7.
和约批准后,清光绪帝下罪己诏日:“去岁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战后签订的这一和约
A.最早规定了外国军舰可以到长江口岸航行 |
B.首开了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
C.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遭到破坏 |
D.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秩序的完全形成 |
8.
1895年4月8日,《泰晤士报》说:辽东半岛的割让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该报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英国
A.在华享有某些特殊的权益 |
B.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 |
C.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 |
D.干涉还得到清廷的回报 |
9.
如果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你可以选择的实地考察路线是
A.虎门销烟遗迹——天津义和团遗址——七七事变遗址 |
B.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遵义会议遗址——革命圣地延安 |
C.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武昌起义纪念馆——圆明园遗址 |
D.中共“一大”会址——淮海战役纪念馆——威海甲午海战纪念馆 |
10.
1941年,***重申:“在土地关系上,我们一方面实行减租减息,使农民有饭吃;另一方面又实行部分的交租交息,使地主也能过活”。这一规定旨在
A.继续推行土地革命政策 |
B.联合不同阶层抗日 |
C.兼顾农民和地主的利益 |
D.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
11.
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下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 | B.④③⑤①② | C.②③④⑤① | D.②④③⑤① |
12.
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 |
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 |
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
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
13.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组织了正面战场四次会战 |
B.撕毁重庆政协会议协议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挑起内战 |
C.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
D.与共产党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次战略决战 |
14.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青色的城之意)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优美牧场之意)。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
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
15.
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法制进程非常迅速。以下民主法制的内容按照所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宣告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合法性
②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③提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宣告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的合法性
②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③提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④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③④①② |
D.①②④③ |
16.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依宪治国,新中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有着巨大差异。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三大改造完成②确立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B.①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
C.①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D.①三大改造完成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17.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对表中说法正确的是
时期 | 制度名称 |
国民革命时期 | 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 |
土地革命时期 | 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 |
抗日战争时期 | 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 |
解放战争时期 | 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 |
新中国成立后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 |
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国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 |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性质 |
18.
17世纪,中国人已普遍穿着棉布冬装,而不再穿着宋代时流行的麻布或亚麻布服装。与前文所述现象出现无关的是
A.中国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
B.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
C.新的经济作物品种的种植 |
D.社会经济生产的专业化 |
19.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均田制度的逐渐破坏 |
B.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 |
C.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
D.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 |
20.
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并者、为苟免逃亡起死回生之计……由不尽归之强豪不止,而天下之乱且不知所极矣。”材料反映了
A.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土地兼并 |
B.农民负担沉重寻求庇护 |
C.当时租佃关系开始兴起 |
D.豪强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
21.
1915年,曾做过袁世凯总统府顾问的美国人古德诺说中国是“民智低下之国”率行共和断无善果”“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据此可知
A.君主立宪制符合中国国情 |
B.政府为君主制制造舆论 |
C.君主制有广泛的民意基础 |
D.共和制度不适应于中国 |
22.
1919年前后,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新式刊物如《新潮》《国民》等也纷纷发行。上述现象反映出
A.五四运动唤起国人对政治的关心 |
B.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革命路径 |
C.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新思潮的涌动 |
D.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
23.
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大学学堂预备、速成两科学生毕业后,分别赏给举人、进士。这表明
A.学堂管理以传统体制为主 |
B.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
C.近代教育正处于转型时期 |
D.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