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6月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适应练习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7781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小饮品,大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唐到宋,饮茶变成广泛的社会需要。王安石曾说:“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也。”
780年,唐德宗下令“税天下茶……十取其一”,开始征收茶税。到793年,“税茶无虚岁”,“每岁得钱四十万贯”成为定制。唐文宗、唐武宗时,禁止民间私卖茶叶。
964年,宋太祖下令在汴京、建安、汉阳和蕲口等地设置榷茶场(茶叶专营专卖场所),并规定“民敢藏匿而不送官及私鬻者”,据茶叶价值多少判罚杖刑和流放刑;主管官吏以官茶私自贸易者,价值五百文即流放二千里。
1077年,宋神宗开始在四川“卖茶博马”(用川茶交易西北诸族的马匹以扩充军马数量),历史上的“茶马法”从这一年开始实行。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茶叶销售政策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材料二 进入17世纪后,荷兰人从中国沿海贩运茶并最早将茶叶带入欧洲。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安南成立并力图开展对中国贸易。直到十八世纪上半叶,荷兰东印度公司保持着海上贩运中国茶的首席地位,但1785-1791年间,虽然平均输入荷兰的茶达到3500000磅,不过英国已经遥遥领先了。1843年到1860年,从广州出口的茶叶连续多年几乎全部运往英国。

——摘编自黄时鉴《东西交流史论稿》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近代欧洲进口中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三 中国云南是小粒咖啡的重要产地,2011年云南农民张奎买了5000株咖啡苗,并拿出家里的10多亩地种咖啡。张奎的父辈一直种茶叶,张奎本人则在某世界知名咖啡公司的农艺师邬特指导下,习得咖啡种植技术。邬特是位比利时籍农艺师,这位技术人员不仅带来了咖啡公司的种植技术,还把跨国公司的整套收购与供应链都带了过来。每周一到周三,咖啡公司都将“纽交所”当天的咖啡交易价格发给种植咖啡的农民,农民们也可以上网查看价格并选择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将自己的咖啡豆出售给这家咖啡公司。

——摘编自赵萌《中国咖啡早已“全球化”》

(3)依据材料三指出推动“中国咖啡生产融入全球化”的因素
材料四 饮料在70年代以前还是只有少数人可享用;到80年代,逐渐开始进入家庭、摆上餐桌、销向农村;到90年代,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大众消费。随着观念的更新,人们不仅注重饮料的口味,还益发关注饮料健康、营养,乃至时尚的价值。目前我国的饮料市场,已形成茶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咖啡饮料、蔬菜汁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谷物饮料、桶装饮用水、矿泉水等具有资源优势、多品种和谐一家的局面。随着饮料工业规模化、集约化的深入推进,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已涌现了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能力强的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一些本土品牌逐渐成为主力品牌。

——摘编自《小饮料大江湖》

(4)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饮料业发展。请运用上述材料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2.单选题(共38题)

2.
梭伦改革规定,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等级不同,享有的政治权利不同。这一举措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A.雅典居民可平等享有民主权利
B.彻底消除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D.大量外邦人被授予公民权利
3.
2018年6月26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批准已获得议会通过的“脱欧”法案,允许英国退出欧盟。这一决定使首相特蕾莎·梅获得了与欧盟谈判的主动权。以上现象可以说明在英国
①国王是国家最高元首
②议会掌握立法权
③首相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④英王权力高于议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清政府于1912年2月12日发布一则诏书如下:“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予(隆裕皇太后)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对该诏书解读正确的是
A.南昌起义是“民军起事”的序幕
B.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C.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
D.南京国民政府实现统一
5.
照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下边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A.公车上书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
6.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A.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B.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C.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D.历史转折,出奇制胜
7.
1933年开始,国民党构筑碉堡与军队齐头并进,逐步缩小对苏区的包围圈;而红军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实行分兵把守,被动防御的战术,遭到重大损失。在此情况下,红军开始
A.建立农村根据地
B.进行土地革命
C.开展敌后游击战
D.实行战略转移
8.
1937年中国剧作者协会创作了一部三幕剧,这三幕分别是“暴风雨的前夕”“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全国的抗战”,该戏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东北沦陷
B.七七事变
C.百团大战
D.日本投降
9.
历史地图是建立时空观念的重要载体。下图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0.
据《上海商会月报》统计,1919年日本日清汽船会社往来沪汉间所载之货量,4月份为5552吨,5月份为2157吨,6月份锐减为37吨,对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日本航运技术衰退
B.中国受到“经济大萧条”影响
C.民众反日情绪高涨
D.日本参加一战放松对中国侵略
11.
晚清状元张謇将某条约的十款内容逐一记录在日记中,他对清政府丧权辱国,尤其是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感到痛心疾首,发出“几罄中国之膏血”的感慨。张謇记录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说明中国逐步丧失了
A.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领土控制权
D.关税自主权
13.
2018年11月,国家博物馆文物接收工作组带着海外漂泊的文物“虎鎣”回归祖国并入藏国博。该文物原为清宫旧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埃文斯劫掠后由其家族收藏。这件文物被劫掠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14.
搜集和分析图片史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列三幅图片可提炼的主题是

《共产党宣言》书影   巴黎公社遇难者纪念墙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A.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扩展
B.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
C.两极格局的形成
D.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5.
“20世纪50年代,我国制定宪法并正式实行______,结束了以《共同纲领》暂代宪法和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过渡状态。”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公社制度
16.
某校同学在学习《祖国统一大业》后将主要事件进行梳理。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A.香港回归
B.澳门回归
C.两岸实现三通
D.达成“九二共识”
17.
1972年,尼克松的访华被誉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这一外交活动带来的成果是
A.开启了中美交流的历史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18.
下图为20世纪40年代的德国海报。悬挂美国和马歇尔计划成员国国旗的卡车疾驰在大道上。抬起的关卡横杆下面标志为“关税区边界”。海报上方文字为“畅通的道路”,下方文字为“马歇尔计划”。该海报体现出德国认为“马歇尔计划”有助于

①帮助成员国恢复经济
②加强美国对成员国控制
③削弱成员国间贸易壁垒
④消除两大阵营相互敌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9.
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军事领域
D.文化领域
20.
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新型城市兴起,其中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的是
A.珠海
B.厦门
C.深圳
D.上海
21.
有历史学家指出:“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此变化源于
A.新航路的开辟
B.西欧发生“商业革命”
C.蒸汽轮船用于远洋航行
D.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
22.
1700年只有不到2%的英国居民在城市生活,到1851年52%的英国人都成了城里人。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工业革命导致人口迁移
B.黑人奴隶被贩运至城市
C.环境优美宜居生态和谐
D.电力普及丰富城市生活
23.
罗斯福执政期间前后共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地下水道。此举给美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增强商品在国际的竞争力
B.整顿了金融秩序
C.增加就业缓解了经济危机
D.调节了农业生产
24.
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会议关于经济政策的决议》指出:“对那些基本上不需要国家从储备中拨给原料、燃料和粮食的中小企业(私营的和合作社营的)给予支持。”这反映出苏俄将实行
A.工业化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5.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美元也被称为“美金”,美国财政部长福勒说:“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B.美元与马克挂钩,马克与其他货币挂钩
C.美元与白银挂钩,各国货币与白银挂钩
D.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黄金挂钩
26.
1946年法国专门成立一个政府机构为煤炭、电力、钢铁、运输等6个工业部门制定了为期4年的生产指标,同时,法国政府还投资兴建大型电力工程。这体现出法国在战后
A.出现私人垄断组织
B.建立高度集中计划经济
C.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7.
某同学查阅某国际组织网站资料时了解到该组织以“消除极端贫困,促进共享繁荣”为使命并取得了如下项目成果,该国际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亚太经合组织
D.关贸总协定
28.
观察下表,造成1977-1995年北京郊区集贸市场成交额变化的原因有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③土地私有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
根据下表信息能够确认的是
记述或发现
来源
伏羲氏“化蚕桑为繐帛”
传说
禹合诸侯于涂山(位于今安徽蚌埠),执玉帛者万国
《左传》
浙江钱山漾遗址出土四千多年前的丝带和绢片
考古发现
 
A.伏羲氏发明了丝织技术
B.安徽是我国古代政治中心
C.我国的丝织业历史悠久
D.浙江是我国丝织业发源地
30.
《墨子》一书中曾描述“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任,多治麻丝葛绪缪(音“谋”,意为麻),此其分事也。”此情景意指
A.小农经济下的男耕女织
B.政府赋税令人难堪重负
C.官营手工业中分工细致
D.农产品被大量投入市场
31.
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它们反映的主题是
A.工具材质的发展演变
B.工具动力的演进历程
C.手工业不同经营方式
D.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32.
唐政府规定:市场上的商品分三等定价,每旬估价一次,每年八月商人都需要到官府校正度量衡;手工业者制造的器物要按官方规定,刻上姓名才可出售;纺织品要合乎质量和尺寸要求。材料说明唐代
A.用法规来维护市场秩序
B.贸易受时间空间限制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低下
D.国家垄断了商业经营
33.
下图是某同学课堂笔记,根据笔记内容,他学习的主题是
A.西汉的农业
B.唐朝的金融
C.元朝的外贸
D.明朝的经济
34.
19世纪,洋务派为解决创办军事工业中出现的资金、燃料、运输等困难创办了一系列企业,其中包括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煤矿
C.福州船政局
D.贻来牟机器磨坊
35.
某同学在查阅1952-1957年社会总产值的部门构成时发现,我国工业总产值比重从1952年的17.6%增长为1957年的40.6%,这反映出
A.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得以完成
B.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成就显著
C.生产的“浮夸风”得到纠正
D.对外开放开拓了海外市场
36.
近代有诗写到“慢说天机不易参,远乡消息霎时谙。人工巧夺天工巧,今后休寻鲤寄函。”此诗赞扬的产业是
A.铁路运输业
B.航运事业
C.影视传媒业
D.电报电信业
37.
下图是某一时期中国农民美术作品,题为“白菜放卫星”。这幅画作应该出现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一五”计划期间
D.“大跃进”时期
38.
明太祖朱元璋说:“上下相维,大小相制,防耳目之壅蔽,谨威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三司,分割相权
C.设内阁,强化相权
D.设军机处,加强皇权
39.
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联合开始于
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文化领域
D.军事领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7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