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日军侵华罪行。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此观点全面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决议中把9月3日确定为纪念日的认识。
材料一“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引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材料二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摘编自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三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苏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引自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四2014年2月27日下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摘编自新华网快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造成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日军侵华罪行。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此观点全面吗?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决议中把9月3日确定为纪念日的认识。
2.单选题- (共15题)
2.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
B.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
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
D.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
3.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
B.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
4.
关于鸦片战争,近代史主流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又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
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
B.清史鸦片战争观是错误的 |
C.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
D.不同史观必得出不同结论 |
5.
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6.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回到了“以华治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更加腐败,甘愿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
B.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激化 |
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 |
D.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
7.
下列中国近代的诗歌所反映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②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③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④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晴空骤雨忽倾盆,凶夷无所施其暴。
②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③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④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③④ |
D.②①④③ |
8.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9.
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对“台湾民主国”认识比较正确的是
A.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而独立的分裂行为 |
B.“永清”的含义是台湾永远是清朝的,因此是维护清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
C.是借清朝割让台湾之机的政治投机,但有效地抵抗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 |
D.是非常情况下采取的一种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特殊措施 |
10.
据《日军侵华八年抗战史》一书统计,国民政府指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与日军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规模战斗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同时也付出了322万余人的重大伤亡。这说明
A.淞沪会战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气焰 |
B.国共双方协同作战取得重大胜利 |
C.国民政府在军事上组织积极抗战 |
D.太平洋战场是反对日本侵略的主战场 |
11.
《松花江上》是20世纪30年代的流行歌曲,歌中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歌中的“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一二·八事变” |
B.“九一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12.
二战期间,中国扶助朝鲜和越南的独立运动,派遣远征军出征缅甸,介入英印事务。1942年蒋介石以中国战区总司令身份出访印度,希望印英当局允许印度取得自治领导地位,并保证其战后独立,同时希望印度国大党暂缓提出立即独立要求,放弃不合作政策。这反映出中国
A.增强了大国意识与大国责任感 | B.成为了亚洲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 |
C.顺应了抗战局面根本好转的形势 | D.保持了与英美一致的外交策略 |
13.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解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B.国民党失去抗战胜利的信心 |
C.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
D.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 |
14.
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15.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宗教、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所有这些东西都是道德,也都是品德。这四者的箴规,就是礼教”。孟德斯鸠的观点
A.完全不符合古代中国社会实情 |
B.否定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C.合乎中国“礼法合一”文化传统 |
D.揭示了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倾向 |
16.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 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
C.中央对地方的检查力度越来越弱 | 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