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富兰克林曾形象地说过:“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
材料 富兰克林曾形象地说过:“如果我们要做张大桌子,可是发现相拼的两块木板边缘不相配,通常匠人就得在两头分别去掉一些,才能拼得合适”。
——摘编自凯瑟琳·德林克·鲍恩《民主的奇迹》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2.材料分析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维新变法中,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阳明学:儒学学派之一,由明代王守仁发展而来)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立世的人世哲学,让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维新志士吸收了阳明学中对“自我”人性的强调,认为只有心明志坚的人物才能成为大丈夫去做大事业。阳明学为日本变革培养了一批人才,如吉田松阴、西乡隆盛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主张学习明治维新的原因。
材料一 在维新变法中,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阳明学:儒学学派之一,由明代王守仁发展而来)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立世的人世哲学,让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维新志士吸收了阳明学中对“自我”人性的强调,认为只有心明志坚的人物才能成为大丈夫去做大事业。阳明学为日本变革培养了一批人才,如吉田松阴、西乡隆盛等
——摘编自王建瑞《浅谈日本阳明学对明治维新纳影响》等
材料二 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曾写过很多文章,进行过多次演说,很多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为依据,康有为认为“(日本)地域比我四川,人民仅吾十之一。而赫然变法,遂歼吾国之师,割战辽、台。小国变法也可变强,大国因循也可致弱。”在康有为看来,“凡有兴作,必有失弊,几经前车之覆,乃得后轨之辙,今日本为我乡导之卒,为测水之杆,我尽收其利而去其害。”他还认为,中国与“泰西语言文字不同”,学习经验很不方便,中国与日本“政俗文字同则学之易……日本道近而费省。”——摘编自王秀华《康有为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学习与借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学在明治维新中所起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主张学习明治维新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途岛地处太平洋航线的中间,战略位置重要,受到日美双方的极度重视。早在1942年3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就计划在日本海军占优势的情况下进攻中途岛,威胁夏威夷。当时,日本舰队拥有8艘航空母舰、2艘水上飞机母舰、65艘驱逐舰、11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21艘潜艇,连同后勤船只在内,总计200多艘;而美国太平洋舰队所能集结的仅有3艘航空母舰(上载233架飞机)7艘重巡洋舰和1艘轻巡洋舰、17艘驱逐舰和19艘潜艇。如果日本人集中使用兵力,中途岛的胜利将唾手可得。1942年5月5日,日本大本营批准了山本的作战计划。但美国通过1942年5月8日截获的日本海军电报密码,破译了日本进攻中途岛的密电,采取了必要的防御措施。在这次战授中,日本损失大型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飞机300多架,死伤3200人,其中包括几百名优秀飞行员;而美国只损失1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147架飞机,死伤307人。中途岛海战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以来的第一次惨败。自此,日美海空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日本丧失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途岛战役的影响。
材料 中途岛地处太平洋航线的中间,战略位置重要,受到日美双方的极度重视。早在1942年3月,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就计划在日本海军占优势的情况下进攻中途岛,威胁夏威夷。当时,日本舰队拥有8艘航空母舰、2艘水上飞机母舰、65艘驱逐舰、11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21艘潜艇,连同后勤船只在内,总计200多艘;而美国太平洋舰队所能集结的仅有3艘航空母舰(上载233架飞机)7艘重巡洋舰和1艘轻巡洋舰、17艘驱逐舰和19艘潜艇。如果日本人集中使用兵力,中途岛的胜利将唾手可得。1942年5月5日,日本大本营批准了山本的作战计划。但美国通过1942年5月8日截获的日本海军电报密码,破译了日本进攻中途岛的密电,采取了必要的防御措施。在这次战授中,日本损失大型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1艘、飞机300多架,死伤3200人,其中包括几百名优秀飞行员;而美国只损失1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147架飞机,死伤307人。中途岛海战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以来的第一次惨败。自此,日美海空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日本丧失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战略主动权。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途岛战役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途岛战役的影响。
3.单选题- (共21题)
4.
孟德斯鸠认为:雅典民主制能够比较有效地防止个人独裁,但是,无法防止野心政客利用群众情绪,进行党派斗争,往往城邦政府是寡头政治或专制的。孟德斯鸠重在强调古代雅典
A.内部斗争激烈 |
B.直接民主缺乏理性 |
C.政党政治盛行 |
D.政府实行寡头政治 |
5.
“(罗马)皇帝自己可以制定法律,法律再也不必在公民大会上制定。君主所悦者即具有法律竞争力。”材料表明
A.罗马政治体制走向帝制 |
B.罗马法由鼎盛转向衰落 |
C.罗马法存在较大的弊端 |
D.君主制阻碍罗马法演进 |
6.
“英吉利人是在原始社会解体的基础上进入封建社会的,公众民主意识仍以残余形式被顽强地保存着,而长期被公众认可的习惯法有着浓厚久远的社会基础,对社会所有成员皆有约束力。”材料重在说明,英国
A.缺乏成文法的约束 |
B.有限王权观历史悠久 |
C.政治体制亟需完善 |
D.尚未形成专制的王权 |
7.
美国法学家本内特在评价制宪会议上的小州代表时说:“他们一旦感觉自身被联邦参议院所保护,就开始支持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从中看出,小州转而支持建立联邦,最有可能的是
A.参众两院的相互制约能够维护各州利益 |
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能够确保民主共和 |
C.1787年宪法规定每州选两名参议院代表 |
D.强有力的联邦政府能够确保国家的稳定 |
8.
某学者这样评价法国1875年宪法:“这部宪法的目的并不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这表明,该宪法
A.是各大党派相互妥协的产物 |
B.使资产阶级丧失政治主动权 |
C.使共和成为国民的共同追求 |
D.解决了法国不同阶级的矛盾 |
9.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下,普鲁士17票、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符腾堡4票、巴登3票、黑森3票、梅格棱堡-许威林2票、布伦瑞克2票。”这一规定
A.使皇帝能够凌驾于联邦设会之上 |
B.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了战争成果 |
C.确保了联邦成员享有独立立法权 |
D.适应了德意志经济发展的需要 |
10.
王安石变法期间,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直接免试授官,中等的须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题试后可授官。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 |
B.推动学校教育的完善 |
C.防止大官僚控制教育 |
D.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 |
11.
均田制是为兴富民之本,俸禄制是为肃明吏治,三长制是为完善基层社会组织和加强赋役征发,礼制改革是为整肃朝仪和加强教化。这主要说明孝文帝改革
A.基于解决现实问题 |
B.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
C.接受汉族礼仪规制 |
D.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
12.
1898年,光绪帝下诏创立京师大学堂,其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谨遵此次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从中可以看出
A.传统教育得到稳定的发展 |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
C.办学以培养西学人才为主 |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
13.
《商君书》载:“圣人立天下而无刑死者,非不刑杀也,行法令,明白易知,为置法官、吏为之师,以道之知,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故明主因治而终治之,故天下大治也。”材料强调
A.严刑峻法,天下大治 |
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
C.普及法律,教民守法 |
D.道法结合,与民自治 |
14.
大久保利通在上奏天皇时指出:“苟财用不足,上下奔走衣食,自无暇得顾其他也。果如此,即令仅有海陆军备之严、学校教育之盛,亦徒属虚美,国无其国者,古今万国不鲜其例。”为此,大久保利通主张
A.发展经济,民富国强 |
B.重视教育,加强军备 |
C.上下一体,富国强兵 |
D.四民平等,废藩置县 |
15.
下表是1854—1861年俄国沃罗涅日地区土地价格变动情况(单位:卢布)
由此可知
省名 | 1854—1859年每俄亩的平均价格 | 1861年每俄亩定出的赎买贷款 | 1861年每俄亩农民事实上支付 |
沃罗涅日 | 25.93 | 33.11 | 69.26 |
由此可知
A.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B.制度变革促进了俄国农业迅速发展 |
C.改革未给农民带来任何好处 |
D.农奴制改革有利于俄国的资本积累 |
16.
1938年初,英国殖民大臣说:“我们确实没有强大到足以冒进行战争的风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明智的退却和高明的外交来缩小正在冲着我们而来的危险。”这一外交思想
A.体现了大陆均势的理念 |
B.促使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
C.延缓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
D.影响苏联安全政策调整 |
17.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一再表明反对越战的立场。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冻结核武器运动是由两个分支汇合而成,一个分支来自于和平组织,另一个则源自于70年代的环保组织。材料表明,战后美国反战运动
A.多种运动交织 |
B.以反核为核心 |
C.超越意识形态 |
D.呈现全球化趋势 |
18.
1916年9月,英军首次把新式武器坦克投入战斗,战役持续到11月中旬,双方伤亡惨重。英法军队虽未达到预定目标,但牵制了德军对凡尔登的进攻,使战局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转化。这次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
B.索姆河战役 |
C.凡尔登战役 |
D.日德兰海战 |
19.
某西方学者认为:“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这主要说明
A.《国联盟约》本身存在重大缺陷 |
B.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
C.美国社会缺乏对国联的普遍认同 |
D.美国试图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
20.
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商定在五角大楼和克里姆林官之间建立一条通讯“热线”,使两国最高决策者保持最快捷、最可靠的信息畅通。“热线”的建立
A.旨在应对核战争的威胁 |
B.导致美苏争霸态势转变 |
C.实现了美苏关系的和解 |
D.使美苏争霸的重心转移 |
21.
“如果世界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这说明朝鲜战争
A.是一场深受国际局势影响的内战 |
B.是美苏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产物 |
C.体现了美国分而治之的对朝策略 |
D.是苏联为遏制西方而采取的行动 |
22.
1941年3月,美国通过法案规定:总统有权为他认为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国家生产和采购任何防务用品,并可以向这样的国家以销售、转让、交换、租借等方式处置国防用品。这一法案说明美国
A.正式宣布对德国的作战 |
B.着手援助困境中的苏联 |
C.倡导建立反法西斯同盟 |
D.改变了传统的中立政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