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四 美国政府于1953年12月25日发出一份美国政府第27号令,即关于“琉球列岛地理界线”的布告这是美国对钓鱼岛的非法侵占。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署的归还冲绳协定(《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日美协定》)中宣布的日本领土范围,与1953年美国政府第27号令完全相同。这样就将钓鱼岛切给日本的冲绳县。日本政府据此主张该岛属于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划入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作者以“春愁”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国际意义。
(4)根据材料四说明二战后理应归还中国的领土为何又重新控制在日本手里?结合当时国际形势,说明钓鱼岛领土争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罗斯福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材料四 美国政府于1953年12月25日发出一份美国政府第27号令,即关于“琉球列岛地理界线”的布告这是美国对钓鱼岛的非法侵占。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署的归还冲绳协定(《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日美协定》)中宣布的日本领土范围,与1953年美国政府第27号令完全相同。这样就将钓鱼岛切给日本的冲绳县。日本政府据此主张该岛属于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划入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
——钟严《论钩鱼岛主权的归属》
请回答(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作者以“春愁”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国际意义。
(4)根据材料四说明二战后理应归还中国的领土为何又重新控制在日本手里?结合当时国际形势,说明钓鱼岛领土争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职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简述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职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
(2)材料二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简述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
(4)据上述材料,试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2.单选题- (共15题)
3.
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根本上是因为
A.巴黎公社没有统一的政党领导 |
B.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没有足够的军事领导能力 |
C.巴黎公社历史上第一次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
D.19世纪70年代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 |
4.
德国著名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在评价十月革命时指出:“他们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向前推进了。”在卢森堡看来,十月革命
A.超越了时代要求 |
B.完成了工人阶级愿望 |
C.具有启发意义 |
D.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
5.
某学校举办“一国两制”专题展览,展览分四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是:香港与祖国的历史渊源、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一国两制”的特色。
你认为下面哪一项最适合作为第四部分
你认为下面哪一项最适合作为第四部分
A.香港回归后所取得的成就 | B.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
C.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 | D.“一国两制”概念的诠释 |
6.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一观点客观上表明
①新中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具有局限性
②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成为新中国外交重大课题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前提是尊重多样性、求同存异
④它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①新中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具有局限性
②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成为新中国外交重大课题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前提是尊重多样性、求同存异
④它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①②③ |
7.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A.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
B.推动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 |
C.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
D.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
8.
在世界金融危机中,人民币不但没有贬值反而有了一定程度的升值。这引起了不少国外钱币专家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研究中国的钱币历史。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以下如下图的两种货币,其共同点是




A.后世货币的基本范例 |
B.便于长途贩运贸易 |
C.都是由政府铸造或印刷 |
D.在当时都曾一度贬值 |
9.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现代增长模式”包括
①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
②依靠科技发展
③依靠殖民扩张
④依靠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①依靠资本原始积累发展
②依靠科技发展
③依靠殖民扩张
④依靠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③ |
D.②④ |
10.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的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
B.对生产力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以阻碍作用为主 |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
D.导致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
12.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举世闻名的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A.倡导理性批判愚昧迷信 |
B.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重视民意 |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13.
关于马丁·路德改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 |
B.使一些国家和地区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
C.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基督教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
D.它违背了基督教的本意,客观上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
15.
“百家争鸣”现象走过了春秋时代的繁荣,接下来经历2000多年的沉寂,到1956年的昙花一现,再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再度繁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
C.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百家争鸣”现象的推动因素 |
D.思想文化现象与经济发展有重大关系 |
16.
***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自由讨论 |
B.在学术问题上允许发表不同意见 |
C.在《宪法》范围之内允许任何争鸣意见 |
D.社会科学的争鸣要在《宪法》范围内 |
17.
有学者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其本身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
B.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
D.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