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9756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7/11/18

1.单选题(共18题)

1.
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做出这-修正的原因是
A.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
B.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
C.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
D.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
2.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3.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D.“门户开放”政策
4.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日,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日,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物要收归国库。而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B.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6.
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曾写道:“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材料中这场“悲壮的斗争”是指(  )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反割台斗争D.辛亥革命
7.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既有进步性和革命性,又有落后性和空想性。其空想性体现在(  )
A.产品分配制度B.发展小农经济
C.土地分配制度D.实行男女平等
8.
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
D.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9.
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中,英国和日本从中国攫取利益的最主要出发点
A.力图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C.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
10.
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义和团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1.
近代史上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设国人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这标志着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外国势力控制了中国官员的选拔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被粉碎
D.清王朝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2.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3.
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救亡活动,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1935年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  ②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   ③八一三事变后把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西北的红军改编为新四军  ④1937年洛川会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⑤1945年中共七大把***思想写进党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14.
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
A.抗日的领导者已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
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中国综合国力已经超过日本
15.
“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方面的第一个大捷。”材料中的“大捷”是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
16.
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中关于某次会战的解说词:“这些人用他们的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言……用他们的鲜血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他们扭转了日本由北向南进的侵华策略”。这次会战
①表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日决心
②体现了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③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部署
④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18.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