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材料一:他们大部分是文盲……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上,都有专门负责宣读文献资料的会务人员,以便与会成员能较为清楚地了解发生了什么,以及该如何判断。……表达能力强的人往往会在政治辩论或法庭辩论中胜出。
——冯金朋《公民社会的起源:希腊城邦制度》
希腊城邦国家的广场民主只适应小范围内简单城邦公共事务。这种民主是有缺陷的……至高无上的人民有权做任何能做的事,不受任何准则的羁束。结果,解放了的雅典人变成了暴君。雅典人在广场民主中以苏格拉底的殉道,来给自己的罪孽加冕。
——戴志勇《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英国以渐进改革的方式把传统政治转化为民主政治。法国则是在革命和复辟的反复中、共和与君主的交替中,以“进两步退一步"的方式,艰难地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尽管从政体形式,机构设置等方面有所差异,但制度本质上却极具相似点,这也暗合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古老的西方谚语。
——李剑鸣《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
材料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就欧洲所有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警察,都为神圣地驱除这个幽灵而联合起来了”这是《共产党宣言》开篇的一段话。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个幽灵在不断地奏出一曲曲凯歌的同时,也面临着历史的严峻考验。尽管社会主义运动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是它仍然在探索中继续发展。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评价古雅典民主政治。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法两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的不同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十月革命的道路相比,中国革命开创了什么道路?中国和俄国的革命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是都取得了成功。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着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唐初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继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并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问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泛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有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以后的“变局”是什么?唐朝中央机构是什么制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处处注重权力均衡的?
(3)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美两国的政治体制对各自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影响。并由此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两国共同的敌人已被打倒,战时共同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总目标是主宰世界。杜鲁门担任美国总统后,凭借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公开宣称要“领导世界”,并通过实施霸权主义的政策和手段来追求这一目标。
战后初期,斯大林的主要战略构想是,维持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巩固苏联在二战中取得的战略利益和势力范围,建立包括东欧在内的保障苏联安全的屏障,增强苏联的国力,扩大苏联的影响。
美国和苏联都想“领导世界”,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具有对抗性,他们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也彼此冲突。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其他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单选题- (共13题)
A.中央集权 |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C.独断性和随意性 |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 |
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A.汉代的尚书令 | B.唐代的尚书省 | C.元代的中书省 | D.明代的内阁 |
A.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起点 |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D.开展了第一次土地革命运动 |
A.中国又增开了十一处通商口岸 | B.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 |
C.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 D.清政府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
A.北伐战争 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A.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 |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C.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 | D.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
A.各权利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 | 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
C.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 | D.从制度上防止专治以维护民主 |
A.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 B.从注重形式到灵活实用 |
C.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 D.罗马法进入到完备阶段 |
A.德意志帝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 B.德意志帝国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 |
C.德意志帝国的政体仍是君主专制 | D.德意志帝国的统治阻碍社会发展 |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