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演变给后人以深刻的历史启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实行货币贬值或降低汇率政策,以相对抬高别国商品的价格,从而削弱对手的竞争能力。货币手段的使用,使世界商战空前激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指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状况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消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分析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怎样“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和“国内政策”来促进世界经济“黄金时代”的到来?
材料一 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美)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下)
材料二:
……(资本主义各国)政府实行货币贬值或降低汇率政策,以相对抬高别国商品的价格,从而削弱对手的竞争能力。货币手段的使用,使世界商战空前激烈。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1950—1973年间比以往任何时候增长都要快。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反常的有利的经济表现是有原因的。首先,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其次,这种经济力量也得益于发达国家自觉地推动高水平的需求和就业的国内政策。——麦迪逊《世界经济千年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并指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些状况对世界政治经济的消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分析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怎样“新型的自由国际秩序”和“国内政策”来促进世界经济“黄金时代”的到来?
2.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6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那个时代(公元前 8—前 6 世纪),富人和贫人间的不平,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是替富人耕种土地,只获得 1/6 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农或者泰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我瞩目凝视,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梭伦
材料三所有债务一笔勾销。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seisakhtheia”;取消“hektemorioi”(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亟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须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
——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
材料四 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是,梭伦贯彻实施这些法令为什么没有遭到氏族贵族和债权阶层的激烈反抗?对此,我以为除了可用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和平民仍有政治活动来解释外,梭伦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限度不无关系。
——R•R 博尔加《希腊的传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导致梭伦“悲哀”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上“节制”富人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政府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一定限度”的含义。
材料一 在那个时代(公元前 8—前 6 世纪),富人和贫人间的不平,似乎已经达到了顶点……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是替富人耕种土地,只获得 1/6 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农或者泰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和最坚强的人,却开始团结起来,互相激励,不要在这些富人的侵害面前屈服,要选出一个可靠的人,作为他们的领袖。
——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我瞩目凝视,而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应当节制你们傲慢的心怀,使它谦逊,不要以为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绝不会永远服从……
——梭伦
材料三所有债务一笔勾销。这项决定被称为解负令“seisakhtheia”;取消“hektemorioi”(六一制)土地上的标记,土地回归农民所有……,然而,雅典亟需改革的这个事实显示出,拥有土地的贵族彻底掌控整个国家的命运,梭伦认为务须截断贵族世家对整个政府的控制。
——约翰•索利《雅典的民主》
材料四 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的是,梭伦贯彻实施这些法令为什么没有遭到氏族贵族和债权阶层的激烈反抗?对此,我以为除了可用当时社会危机的深重和平民仍有政治活动来解释外,梭伦在推行改革措施时,能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循序渐进,掌握一定限度不无关系。
——R•R 博尔加《希腊的传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导致梭伦“悲哀”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三,概括梭伦在经济上“节制”富人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在政治上“截断贵族世家对政府控制”的创新举措和主要目的。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一定限度”的含义。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一面让出洋的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国朝例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以达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二幼童们非常容易“美国化”,不愿穿中式服装,尤其是那根拖在脑后的长辫子,既麻烦,又常遭到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见清廷长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装上,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遵守了,还特别好动,经常出没于篮球和足球场上,詹天佑等人还组织了棒球队。负责管理留美幼童的清廷守旧官僚视幼童的这种新变化为大逆不道,清政府对他们失去了政治上的信任,最后不得于 1881 年将幼童凄然撤回而告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清政府让幼童出洋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说明清政府的目的达到没有?试结合材料说明。
(3)如何评价清政府让幼童出洋这一事件?
(4)文中的詹天佑回国后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怎样的贡献。
材料一清政府一面让出洋的幼童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科技等知识,一面要求幼童学习汉语和四书五经、国朝例律、圣谕广训,向他们灌输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以达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二幼童们非常容易“美国化”,不愿穿中式服装,尤其是那根拖在脑后的长辫子,既麻烦,又常遭到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见清廷长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装上,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遵守了,还特别好动,经常出没于篮球和足球场上,詹天佑等人还组织了棒球队。负责管理留美幼童的清廷守旧官僚视幼童的这种新变化为大逆不道,清政府对他们失去了政治上的信任,最后不得于 1881 年将幼童凄然撤回而告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清政府让幼童出洋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说明清政府的目的达到没有?试结合材料说明。
(3)如何评价清政府让幼童出洋这一事件?
(4)文中的詹天佑回国后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做出怎样的贡献。
2.单选题- (共15题)
5.
《十二铜表法》的条文中,主要有三点:一是自由民在“私法”范围上平等;二是“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三是“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A.实现了社会平等 |
B.维护了私有财产 |
C.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
D.维护了罗马帝国境内平民的利益 |
6.
1689年1月议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议会的这一做法
A.冲击了传统的“君权神授”观念 |
B.深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防止独裁 |
C.使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D.解决了英国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 |
7.
1912 年 2 月 11 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该作品的主要寓意是


A.表达了民众对民权自由的向往 | B.表达了民众对结束帝制的期盼 |
C.讽刺了清朝文字狱的思想摧残 | D.讽了封建专制制度腐朽落后 |
8.
《布尔什维克和世界大战》一书中写道:“这个(资本家)政府给予人民的是军事管制而不是自由,它作为协约资本的人质,一次又一次地把工人、士兵们驱向战争,甚至从来不试图开始和平谈判。”针对此状况,列宁
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
C.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 |
9.
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后政治协商会议的任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该会议
A.标志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
B.说明统一战线组织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C.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
D.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
10.
周恩来曾指出说:“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这一公报的发表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 |
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
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
11.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自燕而北,南交趾,东际海,西被蜀,无所不至……而商贾往往以是牟大利”;佛山镇的铁锅全国各地“无处不需”“四方贾客各辇运而鬻之”。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商品交换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
C.专业性生产区域较为普遍 |
D.区域间贩运贸易发展迅速 |
12.
清人秦荣先《上海县竹枝词》写道: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农夫苦踏车。直唤娇娘帮出力,汗淫粉颊赛红霞。这里的“踏车”
A.推动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
B.利用水力提高了农田抗早能力 |
C.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
D.表明灌溉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
13.
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时间 | 松江市镇数量 |
1550年以前 | 59 |
1551-1722年 | 113 |
1723-1861年 | 167 |
1862-1911年 | 369 |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15.
(题文)在1914—1921年,中国面粉进口在最少时仅有0.5万担,国产面粉已能基本实现自给。火柴也由1914年的2384万箩减为1918年的1334万箩,减幅达44%。此外,搪瓷制品、精盐、酸碱、卷烟、橡胶制品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制。这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
A.出现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畸形局面 |
B.已经实现完全独立的自主发展 |
C.基本摆脱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赖 |
D.从对外引进到进口替代的转变 |
16.
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
年份 | 私营企业 | 国有企业 | 外资企业 | |||
数值(亿元) | 比重(%) | 数值(亿元) | 比重(%) | 数值(亿元) | 比重(%) | |
1998 | 2083 | 3.90 | 33621 | 62.90 | 17750 | 33.21 |
1999 | 3245 | 5.62 | 35571 | 61.57 | 18954 | 32.81 |
2000 | 5520 | 7.94 | 40554 | 58.32 | 23465 | 33.74 |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
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
17.
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上述现象的出现
A.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 |
B.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 |
C.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
D.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 |
18.
人的幸福不在天国而在尘世,不在来世而在现实生活世界。在现实世界,凡是人所具有的,我作为人也应该具有。下列主张与此相似的是
A.“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
B.“美德即知识” |
C.“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
D.“信仰即可得救”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