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柳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741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8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西方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
——苏格拉底
材料二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賜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
——薄伽丘《十日谈》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对人文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指出这一观点在当时产生的积极意义。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0-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0-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0-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2.单选题(共20题)

3.
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
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
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4.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5.
在治国思想方面,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而荀子则认为:“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材料主要反映了
A.荀子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德治角度完整论述君民关系
C.体现以德治国、以礼育民思想
D.儒家思想法治充实礼治的转折
6.
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怀特海这句话强调的是
A.古希腊哲学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
B.古希腊哲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C.西方哲学思想的原创性相对薄弱
D.西方哲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
7.
伏尔泰在一封信中说:“启蒙运动已普遍展开,一有机会马上就会爆发,而那一爆发将非同小可。”这里的“非同小可”主要表现为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D.人文主义思潮迅速发展为理性主义思想
8.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
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9.
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A.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B.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0.
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担心智者学派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11.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古希腊公民: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
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
12.
柏拉图说:“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情。”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中的“三种人”不包括
A.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
B.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
C.负责生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D.保卫国家的武士
13.
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图,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经济文化交流需要
C.书法艺术不断发展
D.文字书写工具不同
14.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种艺术形式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市民阶层壮大
B.农民娱乐的需求
C.文人士大夫的雅好
D.宫廷贵族的消遣
15.
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16.
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停滞,不能人人读书。故欧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不少。”从文明史的角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火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战胜封建贵族
B.指南针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C.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D.三大发明推动了西方世界对东方世界的殖民征服
17.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南戏
18.
王冕的《墨梅》,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含笑盈枝的姿态。这种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技法精益求精的绘画属于
A.原始岩画B.山水画C.文人画D.风俗画
19.
屈原以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备受后人怀念和爱戴,同时他又给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其文学作品开创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传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其传世佳句
C.其作品奠定了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
D.《离骚》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0.
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
①词的兴起和流行
②唐朝诗歌的兴盛
③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
④元杂剧的繁荣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1.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他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D.珍视个人的思想,敢于表现个性
22.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3.选择题(共3题)

23.

如果多项式x2-kx+9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则k的值是多少?

24.

如果多项式x2-kx+9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则k的值是多少?

25.观察下列物质变化的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