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9739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20/4/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约翰签暑了著名的《大宪章》,这一文件保障了贵族利益,并特别规定,国王除非得到王国的一致同意,否则不得增加税收。如欲增加,必须发起由主教和贵族组成的会议进行讨论。

——选自钱乘旦 《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说明英国当时国王与贵族之间矛盾的焦点是什么?这一文件直接影响后来英国的什么制度的产生?

材料二: 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 “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 ..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一个非法的断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君主制的历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审判国王的主要理由和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社会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前后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很大改变:之前国王拥有行政、司法权,议会掌握立法与财政权,但国王经常侵犯议会的权力,国王任命的大臣只对国王个人负责,议会无权干涉国家的行政事务;之后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君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个变化的情况和特点。

材料四:“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是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十三个殖民地已经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示范。”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革命”使美国建立起了怎样的政治体制?这种政体有何影响?

材料五: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为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唯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经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一一摘自 《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

(5)根据材料五概括“民主”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当代史学家针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轮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权力更分散,皇帝权力更强。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权力的两次大循环。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

(2)概括材料二中所表达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思想的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这种思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深渊影响?

材料三:“吴(吴地)民生齿最繁(人口众多),恒产绝少,家杼轴而产纂组(从事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神宗实录》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个朝代在什么地区什么行业出现了什么现象?
(4)根据上述三段材料,概括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

2.单选题(共9题)

3.
《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文中写到:“古希腊人创造的这一-粗糙体制, 比华夏精致的专制主义体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粗糙体制”指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体制
B.“精致体制”是指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
C.“粗糙体制”更能体现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D.“精致体制”始终不能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
4.
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黄金的在热追逐 ②向海外传播天主教
③开发土地资源 ④弘扬骑士精神因功封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 克斯的怪兽它用一个谜语询问过路人:“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很多人因为回答不出来而被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正确答案一人。 斯芬克斯听后大叫一声跳崖而死。这个故事体现的古希腊哲学思想是
A.渴望征服自然B.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C.尊重自然规律D.强调人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
6.
柏拉图在《辩诉篇》中写道:“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苏格拉底的主张体现了他
A.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特点B.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有机结合
C.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D.珍视个人的思想,敢于表现个性
7.
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嘉靖至万历州县数、集市数
顺治至雍正州县数、集市数
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商品经济在全国不断得到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8.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大举变法,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与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权B.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
C.以法律形式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D.实际上废除了井田制
9.
“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①工商业比较发达 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③④B.②④C.①②D.①④
10.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普罗塔哥拉和提出“心”是字宙万物的本原的宋明理学家中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所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11.
下图中的人物都没有圣光却只有自然光,所有人物的姿态都与常人无异,画面突出表现了耶稣及其十二门徒的瞬间反应,达芬奇如此创作意在
A.揭示人性的善与恶B.体现古典美术的风格
C.在现历史真实场景D.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3.选择题(共1题)

12.观察下列物质变化的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