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9720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8/6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邻避效应”是指居民因担心建设项目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采取的集体反对甚至抗争行为。而“迎臂效应”则正好相反,指的是人们不排斥甚至欢迎相关项目的落地。

近年来,随着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和表达渠道的拓宽,因“邻避效应”引发的邻避事件频发,倒逼各地政府转变行政主导式的决策机制。在项目招标、建设等程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对项目卫生情况及安全性充分与公众沟通,以各种方式达成理解,促进政府决策过程透明。加强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加大对项目的环境监管力度,让项目能合规运行。用法治的框架协调利益分配,不让群众利益受损,实现了“邻避效应”向“迎臂效应”的转化。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是怎样实现“邻避效应”向“迎臂效应”转化的。

2.单选题(共5题)

2.
(题文)女友与妈妈同时遇险先救谁?这本是一个千古难题。2015年国家司法考试给出答案:先救妈妈!法律专家的解释是,对妈妈不仅有道义上更有法律上的救助义务。下列观点与专家的思路相符合的是()
①公民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同时必须自觉纳税
②公司大股东不能滥用权利,损害其它股东的利益
③劳动者应依据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④先富起来的人要帮助后富和回报社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进入操作层面,在刑事诉讼中全面贯彻疑罪无从原则,防止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改革的推进不仅有效防止了冤假错案的产生,还依法纠正了多起以前发生的重大冤假错案。这说明( )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②维护公平正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③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有利于司法公正
④我国司法实践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
2018年3月1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根据全国政协选举办法,大会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采用等额选举的办法产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当选全国政协主席,会议同时选出24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副主席中,中共党员11名,非中共人士13名,少数民族人士4名,女性2名。并选出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300名。其中非中共人士195名,占65%;少数民族人士33名;女性39名。人民政协顺利完成又一次新老交替。材料体现了
①我国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全国政协是拥护社会主义的政治联盟
③全国政协是统一战线组织
④政协成员的构成体现了民族团结的原则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5.
“善治”即良好的治理。概括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型关系。下列做法体现“善治”特征的是
①健全公民参与机制,不断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
②推进行政改革,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与水平
③缩减政府权力范围,建设服务型有限型政府
④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
6.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智能手机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手机依赖症”,使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正成为“遗失的美好”。要找回这种“遗失的美好”就应该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立足实际,实事求是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批判否定,与时俱进
③坚持联系的观点,创造条件,趋利避害
④坚持矛盾的观点,权衡利弊,扬长避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