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材料二 振兴乡村经济,离不开乡村企业家的贡献。1969年,25岁的鲁冠球带领6名农民,倾其家当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厂。1979年,鲁冠球看到了《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决定专改一个汽车底盘上不起眼的零部件——万向节。1994年,万向钱潮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2001年,万向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全文发布。意见指出,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把握好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展示优秀企业家精神,凝聚崇尚创新创业正能量,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该如何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2)结合材料二,列举出两种你认为重要的优秀企业家精神并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展示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积极向上舆论氛围的认识。
材料一 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材料二 振兴乡村经济,离不开乡村企业家的贡献。1969年,25岁的鲁冠球带领6名农民,倾其家当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厂。1979年,鲁冠球看到了《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国民经济要发展,交通运输是关键》,决定专改一个汽车底盘上不起眼的零部件——万向节。1994年,万向钱潮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2001年,万向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全文发布。意见指出,要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把握好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展示优秀企业家精神,凝聚崇尚创新创业正能量,营造尊重企业家价值、鼓励企业家创新、发挥企业家作用的舆论氛围。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该如何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2)结合材料二,列举出两种你认为重要的优秀企业家精神并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展示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积极向上舆论氛围的认识。
2.单选题- (共3题)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坚持在经济増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实施这些举措的积极效应是
①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②倒逼供给体系改革,形成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③增加社会总供给,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④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①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
②倒逼供给体系改革,形成经济增长与居民增收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
③增加社会总供给,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④释放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3.
站在新方位上的中国经济,在关注“需求侧”的同时将更多目光对准“供给侧”,从供给、生产端入手,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符合这一思路的传导路径是
A.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居民收入增加→刺激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
B.实行投资驱动战略→社会总供给增加→企业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经济增长 |
C.进行临时价格干预→保持物价稳定→保护消费者利益→推动经济发展 |
D.降低新型企业税收标准→减轻企业税负→增加研发投入→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