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材料一 现在,生产一种商品的零部件可以同时分布在十几个、几十个国家,使每个国家发挥其技术、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使最终产品成为万国牌的“国际性产品”。如日本丰田汽车,其零部件大多数并非日本生产,而是来自20多个国家,160家工厂。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市场开放程度将出现大的飞跃,商品和资本将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同时又面临着许多挑战。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生活》道理。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双刃剑”的理解。
材料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的市场开放程度将出现大的飞跃,商品和资本将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全球市场需求的变化直接影响各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同时又面临着许多挑战。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生活》道理。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双刃剑”的理解。
2.单选题- (共8题)
2.
2014年8月1日,中国五矿集团完成中国金属矿业史上迄今实施的最大的境外并购项目——秘鲁拉斯邦巴斯铜矿项目的股权交割。该项目的最终交割支付金额为70.05亿美元,由联合体股本出资及银行债务融资组成。上述项目的完成体现了( )
A.劳务的全球化 | B.贸易的全球化 |
C.资本的全球化 | D.技术的全球化 |
3.
跨国公司生产和销售的布局促进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进一步带动了汽车工业的全球化进程。近年来,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工业体制,由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了载体 |
B.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
C.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商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
D.世界绝大部分的技术转让是跨国公司控制的 |
4.
2015年6月3日至4日,第2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外会议重点围绕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深入交换意见,气氛热烈友好,达成广泛共识。与会高官一致认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是陆海相连的亲密邻邦,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势头,日益成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支柱。中国与东盟加强合作( )
①说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②是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③有利于实现双方经济的共赢
④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
①说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②是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③有利于实现双方经济的共赢
④有利于世界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5.
从2014年11月起,美国正式结束量化宽松政策。该举动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因为目前中国经济靠出口拉动的成本已大大减少,但对于外资依赖度高、国内还未完成产业转型的新兴经济体来说,或许会被打个措手不及。由此可见()
A.中国通过自身发展己能够规避经济全球化的风险 |
B.降低开放程度是克服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有效手段 |
C.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 |
D.面对经济全球化各国必须提高防范经济风险的能力 |
6.
下表是 1980、1996 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国家类型 时间 | 高收入国家 | 中等收入国家 | 中低收入国家 | 低收入国家 |
1980 | 38% | 43% | 42% | 30% |
1996 | 40% | 52% | 52% | 42% |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
C.区域集团化削弱 |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
7.
目前,全球大约有6.5万家跨国公司。它们大约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世界贸易的60%、技术研究开发及技术转移的80%,以及海外直接投资的90%。由此可见,跨国公司
①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最好形式
③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④支配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①在世界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②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最好形式
③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④支配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8.
美国记者萨拉带领全家经历了一年不买中国产品的历险,为此写了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感叹道:在美国不靠中国产品过日子,太难了。表明
A.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
B. 中美之间的经济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C. 中国的产品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D. 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A. 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
B. 中美之间的经济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C. 中国的产品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D. 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9.
读下图,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甲乙两国在充分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进行分工与贸易,据此可以判断

①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②乙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③甲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④乙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①甲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②乙国出口粮食比出口肉类优势大
③甲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④乙国出口肉类比出口粮食优势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3.选择题- (共3题)
10.
作家于庚辰八月来到白洋,与朋友“同席海塘”,有人“呼看潮”,于是作家“遄往”,朋友“踵至”。“遄往”、“踵至”两个词语显现出观赏者{#blank#}1{#/blank#}心情,为下文描写白洋潮的壮观景象烘染出{#blank#}2{#/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