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某 XY 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植物,红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细叶和宽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 B、b 控制。下图中甲、乙、丙为三植株体细胞中有关染色体组成。甲和乙杂交,后代全为红花雄株,且宽叶与细叶各占一半;甲和丙杂交,后代中雌株全为红花宽叶,雄株红花宽叶与红花细叶各占一半。请回答:

(提示:上述两对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具有致个体或花粉或卵细胞死亡的效应)
(1)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植株丙的表现型为_________。
(2)甲、乙杂交后代只出现雄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种植物所有可能的杂交组合中,要让杂交后代中 aaX B X b比例最高,选用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4)甲、乙杂交后代中出现一变异植株丁,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这种变异类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验证丁的基因组成,可选择与植株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提示:上述两对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具有致个体或花粉或卵细胞死亡的效应)
(1)植株甲的基因型为______,植株丙的表现型为_________。
(2)甲、乙杂交后代只出现雄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种植物所有可能的杂交组合中,要让杂交后代中 aaX B X b比例最高,选用的杂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
(4)甲、乙杂交后代中出现一变异植株丁,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这种变异类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验证丁的基因组成,可选择与植株_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进行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2.
甲植物的叶色同时受E、e与F、f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E_ff的甲叶绿色,基因型为eeF_的甲叶紫色。将绿叶甲(♀)与紫叶甲(♂)杂交,取F1红叶甲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叶:紫叶:绿叶:黄叶=7:3:1:1。
(1)F1红叶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上述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
(2)对F2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解释。
观点一: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观点二: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
你支持上述观点___________,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的配子致死;F2中绿叶甲和亲本绿叶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F1红叶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上述每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定律。
(2)对F2出现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加以解释。
观点一: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观点二: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
你支持上述观点___________,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的配子致死;F2中绿叶甲和亲本绿叶甲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6题)
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铁丝把颜色和长短相同的两条橡皮泥扎起来代表配对完成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
B.模拟过程中被纺锤体拉向两极的染色体可能含有染色单体 |
C.模拟过程中一共画了两个纺锤体 |
D.模拟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需要3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
4.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酸(BrdU)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TdR)结构类似。细胞增殖时,BrdU可取代TdR掺入到新复制成的DNA子链中。用Giemsa染料染色,双链都掺入BrdU的DNA分子所形成的染色单体着色较浅;而DNA分子中仅有一条单链掺入BrdU所形成的染色单体着色深。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放入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并用Giemsa染料染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细胞分裂中,每条染色单体间均无颜色差异 |
B.第二次细胞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中都有3条DNA单链含有BrdU |
C.第二次细胞分裂中期,每个染色体中一条染色单体为深色,另一条为浅色 |
D.第一、第二两个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单体均被染成深色 |
5.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
6.
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为母性效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DD×♂dd,F1全为右旋,F2也全是右旋
B. ♀Dd×♂dd,F1全为右旋,F2中右旋:左旋=1:1
C. ♀dd×♂DD,F1全为左旋,F2也全是左旋
D. ♀dd×♂Dd,F1全为左旋,F2中右旋:左旋=1:1
A. ♀DD×♂dd,F1全为右旋,F2也全是右旋
B. ♀Dd×♂dd,F1全为右旋,F2中右旋:左旋=1:1
C. ♀dd×♂DD,F1全为左旋,F2也全是左旋
D. ♀dd×♂Dd,F1全为左旋,F2中右旋:左旋=1:1
7.
已知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而长翅、残翅显隐性关系未知,下列有关分析或推断,正确的是
A.让长翅雌蝇与残翅雄蝇杂交,若后代中的性状及比例为长翅雌蝇:长翅雄蝇:残翅雌蝇:残翅雄蝇=1:1:1:1,可判断长翅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B.让长翅雌蝇与残翅雄蝇杂交,若后代中的性状及比例为长翅雌蝇:残翅雌蝇:残翅雄蝇=1:1:1,那么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染色体片段缺失 |
C.让纯合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杂交,若F1雌雄均为红眼,说明相关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
D.在已确定红眼、白眼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情况下,让纯种红眼雄果蝇与纯种白眼雌果蝇杂交,若其后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可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还是染色体变异的结果 |
8.
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得到如图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
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6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