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下图为该动物的一个器官中部分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图甲为某细胞内部分染色体及相关基因分布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的变异类型是____,图甲细胞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是____。
(2)图乙含有____个染色体组,图丙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
(3)下图为该动物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细胞其核内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量变化。

①Ⅰ~Ⅳ时期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____;图甲~图丁中,处在Ⅲ时期的细胞是____。
②若图丙来自正常细胞的分裂,请在方框内绘出图丙细胞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示意图,并在染色体上注明相应基因______。

(1)图甲的变异类型是____,图甲细胞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是____。
(2)图乙含有____个染色体组,图丙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
(3)下图为该动物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4个不同时期细胞其核内染色体和DNA分子的数量变化。

①Ⅰ~Ⅳ时期中,含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是____;图甲~图丁中,处在Ⅲ时期的细胞是____。
②若图丙来自正常细胞的分裂,请在方框内绘出图丙细胞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示意图,并在染色体上注明相应基因______。
2.
图一为某家族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与甲病相关的基因为A、a,与乙病相关的基因为B、b),图二为相关基因在某个体的细胞内分布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乙病致病基因是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
(2)若乙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图二所示细胞可能来自图一中____个体,Ⅱ-3的基因型为____。
(3)若Ⅲ-1与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的个体婚配,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
(4)经调查,自然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19%,Ⅲ-3与自然人群中仅患甲病的男子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____。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乙病致病基因是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
(2)若乙病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图二所示细胞可能来自图一中____个体,Ⅱ-3的基因型为____。
(3)若Ⅲ-1与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的个体婚配,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
(4)经调查,自然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19%,Ⅲ-3与自然人群中仅患甲病的男子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____。
3.
图1是雌雄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图2是果蝇X、Y染色体示意图,图3是果蝇眼色某一遗传现象的实验图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图1中____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2)图2中同源区段(Ⅰ)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____(填“有关”或“无关”)。
(3)研究发现野生型果蝇眼色的某一遗传现象与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有关(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色素的产生必须有A基因,B基因使色素呈紫色,无B基因时眼色为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睛呈白色。选用两个纯系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3。
①据杂交结果分析,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____,另一对基因位于图2中的____区段(填序号),两对基因在遗传上遵循____定律。
②F2雄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种,F2中紫眼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能产生色素的雌性个体占____(用分数表示)。

(1)若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图1中____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
(2)图2中同源区段(Ⅰ)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____(填“有关”或“无关”)。
(3)研究发现野生型果蝇眼色的某一遗传现象与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有关(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色素的产生必须有A基因,B基因使色素呈紫色,无B基因时眼色为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睛呈白色。选用两个纯系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3。
①据杂交结果分析,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是____,另一对基因位于图2中的____区段(填序号),两对基因在遗传上遵循____定律。
②F2雄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种,F2中紫眼果蝇自由交配,后代中能产生色素的雌性个体占____(用分数表示)。
2.单选题- (共8题)
4.
下列关于化合物和相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丙酮酸、脂肪酸、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元素组成相同 |
B.三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反应后溶液呈紫色 |
C.肽键、磷酸二酯键、高能磷酸键和氢键都属于共价键,高温不易断裂 |
D.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 |
5.
下列关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真核细胞的细胞核都清晰可见 |
B.换上高倍镜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视野清晰 |
C.苏丹Ⅳ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中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
D.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常用健那绿染色 |
6.
下表中相关实验方法和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方 法 | 原 因 |
A | 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
B | 向检测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需50~65℃水浴加热 | 促进反应进行 |
C | 用甲基绿吡罗红染液处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RNA与甲基绿亲和力大 DNA与吡罗红亲和力大 |
D | 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 减少人为干扰,提高准确性 |
A.A | B.B | C.C | D.D |
8.
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一个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
B.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含有染色单体 |
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
D.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 |
9.
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个小桶内放置的彩球数量必须相等 |
B.甲、乙两个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
C.每次记录完后应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 |
D.模拟实验的结果显示杂合子所占的比例约为50% |
10.
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若F2性状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则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后代性状比例依次是
A.1:3、1:2:1 和1:3 | B.1:1:2、1:2:1 和3:1 |
C.1:3、1:2:1和3:1 | D.1:1:2、3:1和3:1 |
11.
某昆虫常染色体上存在灰身(B)和黑身(b)基因,现查明雌性含B基因的卵细胞有50%没有活性。将纯种灰身雄性个体与黑身雌性个体杂交,产生的F1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代中灰身与黑身个体的比例是
A. 2:1 B. 3:1 C. 5:1 D. 8:1
A. 2:1 B. 3:1 C. 5:1 D. 8:1
3.多选题- (共2题)
12.
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魏尔肖提出的“细胞只能来自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
B.卡尔文用14C 标记CO2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元素的行踪 |
C.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实验证实了DNA分子半保留复制方式 |
D.孟德尔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8道)
多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