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4题)
1.
柱花草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豆科牧草,对低温胁迫较为敏感,易发生冷害。下表为科研人员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柱花草叶片光合速率等相关指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时柱花草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叶绿体中RuBPcase酶的作用是催化CO2固定,RuBPcase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对照组相比,高温处理相同的时间,柱花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_______________(填“较多”“较少”“相等”或“无法确定”)。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分析,低温处理能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低温导致_______(填结构)受到破坏,使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H]均减少;另一方面,低温使______降低,从而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
处理 | 氧气释放速率[mmolO2/(gFW·h)] | 细胞内ATP含量(mmol/gDW) |
对照(20℃) | 16.28 | 286.38 |
低温处理(6℃) | 3.09 | 127.67 |
高温处理(36℃) | 14.51 | 237.74 |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时柱花草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叶绿体中RuBPcase酶的作用是催化CO2固定,RuBPcase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对照组相比,高温处理相同的时间,柱花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量_______________(填“较多”“较少”“相等”或“无法确定”)。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分析,低温处理能抑制光合作用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低温导致_______(填结构)受到破坏,使光反应阶段生成的ATP、[H]均减少;另一方面,低温使______降低,从而导致暗反应速率降低。
2.
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生物,果蝇的体色有灰体色(A_R_)、黄体(aaR_)、黑体(A_rr)、黑檀体(aarr),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F2中的黑体雌蝇与黄体雄蝇进行杂交,子代出现黑檀体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__。将F2中的黄体雌蝇与黑檀体雄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与黄体果蝇杂交,子代有四种体色,比例为3:3:1:1,且黑体果蝇占1/8。
(4)某实验室需要大量的雌性果蝇,可以根据果蝇的羽化周期,在羽化过程中对果蝇进行性别筛选,对超过25h未羽化的蛹进行灭活处理,以获得纯净的雌性果蝇。要实现这一目的,最佳的亲本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和R、r决定;果蝇的羽化(从蛹变成蝇)的时间有一定的节律,野生形是正常羽化周期为24h,有些果蝇突变为长羽化周期29h,控制羽化节律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野生型为显性,突变型为隐性。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

(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F2中的黑体雌蝇与黄体雄蝇进行杂交,子代出现黑檀体的几率为_______________。将F2中的黄体雌蝇与黑檀体雄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与黄体果蝇杂交,子代有四种体色,比例为3:3:1:1,且黑体果蝇占1/8。
(4)某实验室需要大量的雌性果蝇,可以根据果蝇的羽化周期,在羽化过程中对果蝇进行性别筛选,对超过25h未羽化的蛹进行灭活处理,以获得纯净的雌性果蝇。要实现这一目的,最佳的亲本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某生物资源调查组在一个较为封闭的小岛上发现了一些野生植株,这些植株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用A.a表示花色的基因),茎杆有绿茎和紫茎两种(用B、b表示茎色的基因)。他们分两组对该植物的花色、茎色进行遗传方式的探究。请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组,写出甲组红花亲本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组。
(3)若任取乙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可能情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乙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纯合红花占种群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4)如果己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组:取126对亲本进行实验 | 第二组:取绿茎和紫茎的植株各1株 | ||
杂交组合 | F1表现型及比例 (后代数量足够多) | 交配组合 | F1表现型及比例 (后代数量足够多) |
甲:42对亲本,红花×红花 | 35红花:1白花 | 丁:绿茎×紫茎 | 绿茎:紫茎=1:1 |
乙:42对亲本,红花×白花 | 5红花:1白花 | 戊:紫茎自交 | 全为紫茎 |
丙:42对亲本,白花×白花 | 全为白花 | 己:绿茎自交 | 由于虫害,植株死亡 |
(1)从第一组花色遗传的结果来看,花色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最可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组,写出甲组红花亲本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二组茎色遗传的结果来看,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的是_____________组。
(3)若任取乙组的一株亲本红花植株使其自交,其子一代表现型的可能情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乙组可以判定,该种群中纯合红花占种群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
(4)如果己组正常生长繁殖的话,其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图中编号①~⑤的图像是显微镜下拍到的百合(正常体细胞中有12对同源染色体)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回答问题:

(1)将捣碎的花药置于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________染色1~2min,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通过观察细胞中_______________的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图②③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图②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_。图③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发生交叉互换。请将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③中的细胞有___________个四分体,图⑤的每个细胞中含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______条。

(1)将捣碎的花药置于载玻片上,滴加_______________染色1~2min,制成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通过观察细胞中_______________的形态、数目和位置的变化来判断该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图②③细胞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图②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_。图③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发生交叉互换。请将上述观察到的细胞图像按减数分裂的时序进行排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③中的细胞有___________个四分体,图⑤的每个细胞中含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_______条。
2.单选题- (共36题)
5.
细胞色素 C(CytC)是位于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一种水溶性蛋白质,当细胞受到凋亡信号刺激后,线粒体释放CytC到细胞质基质中,CytC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组成凋亡体,启动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
B.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信号传递可能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
C.若能促进癌细胞内合成CytC蛋白,可能会用于癌症的治疗 |
D.CytC合成的基因是凋亡细胞中特有的,正常的细胞中不含有该基因 |
6.
研究发现,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改变后作用于癌细胞,会使癌细胞对EGFR信号的依赖性发生异常,导致细胞分裂速率加快。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X完整的空间结构在核糖体上形成 |
B.蛋白酶X的空间结构改变后可抑制癌细胞的分裂 |
C.EGFR信号可能与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关 |
D.癌细胞分裂时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均正常表达 |
7.
下表为探究酶的催化特性所进行的实验基本过程及结果。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H2O2 | 4mL | 4mL | 4mL | 4mL | 4mL | 4mL |
溶液 | 蒸馏水 | 新鲜唾液 | 二氧化锰 | 猪肝研磨液 | 煮沸的猪肝研磨液 | 5℃猪肝研磨液 |
其他物质(等量) | 几乎无气泡 | 几乎无气泡 | 少量气泡 | 大量气泡 | 几乎无气泡 | 几乎无气泡 |
A.上述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催化剂和温度 |
B.比较1、2、4试管,可以得出酶具有专一性 |
C.比较1、3、4试管,可以得出酶具有高效性 |
D.比较4、5、6号试管的实验现象,可以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
8.
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探究无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石蜡层隔绝O2 |
B.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中,可用NaOH溶液除去泵入空气中的CO2 |
C.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如温度、pH等要相同且适宜 |
D.可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9.
下列有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表明细胞主动运输能力与相对表面积的大小成正相关 |
B.细胞越小,细胞表面积相对就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
C.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反应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
D.在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时,琼脂块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是自变量,NaOH扩散速率是因变量 |
10.
下列关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分裂间期,核DNA复制含量加倍 |
B.在分裂前期,由中心粒周围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
C.在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含染色单体 |
D.在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染色体数目加倍,不含染色单体 |
11.
图是一个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⑤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
B.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有4条 |
C.该细胞此时有染色单体0条 |
D.该细胞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比为1:1 |
12.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B.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效率降低 |
C.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细胞的分化,尚未出现细胞凋亡的现象 |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 |
14.
下图表示动物细胞生命历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生物的①过程的方式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
B.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序的②过程能够增加细胞的类型 |
C.③过程中细胞含水量增加,酶活性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 |
D.④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
15.
过氧化物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氧气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物酶,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在2号试管的基础上加2滴H2O2溶液 |
B.1号试管可以和4号试管形成对照 |
C.设计2号试管作为对照的具体目的是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D.对3号试管加入的物质进行设计,这四支试管可以证明酶具有高效性 |
16.
下列关于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是吸能反应 |
B.麦芽糖的水解属于吸能反应 |
C.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
D.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
17.
下列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及“变量”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属于对比试验,无空白对照 |
B.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酶的浓度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无空白对照 |
C.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属于自身前后对照 |
D.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为自变量,须设置37℃的温度条件为对照组 |
18.
下列实验能证明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作用的最佳方案是


A.实验①,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变成紫色 |
B.实验②,滴加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变成紫色 |
C.实验①,滴加斐林试剂加热观察是否变成砖红色 |
D.实验②,一段时间后直接观察蛋白块的大小变化 |
19.
下图表示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
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2 ℃时比15 ℃时更强 |
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茄果实 |
D.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作用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有关 |
20.
下列有关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子在线粒体内彻底氧化分解,可以产生大量ATP |
B.大肠杆菌细胞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
C.乳酸菌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ATP |
D.蓝藻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不能合成ATP |
22.
下图为黑藻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细胞中只进行呼吸作用 |
B.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
C.光照强度为c时,细胞中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
D.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
23.
下列关于菠菜中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所有细胞中都含有光合色素 |
B.可用无水乙醇将光合色素分离出来 |
C.分离光合色素时,滤液细线画的越粗,层析效果越明显 |
D.该植物中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
25.
下图中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数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
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的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 |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AB段 |
26.
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
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获得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
27.
下列为果蝇的生活史,对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
②基因分离发生在Ⅱ→Ⅲ
③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Ⅲ→Ⅳ
④Ⅳ为个体发育的起点

①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
②基因分离发生在Ⅱ→Ⅲ
③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Ⅲ→Ⅳ
④Ⅳ为个体发育的起点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8.
已知某品种油菜粒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独立遗传),基因型为AaBb的黄粒油菜自交,F1中黄粒∶黑粒=9∶7。现将F1中全部的黄粒个体进行测交,则后代中黑粒纯合子所占的比例是
A.1/2 | B.1/4 | C.1/9 | D.1/16 |
29.
若甲→乙表示由甲一定能推理得出乙,则下列选项符合这种关系的是
A.甲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乙表示等位基因分离 |
B.甲表示母亲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在无变异的情况下,乙表示儿子也患有此病 |
C.甲表示某细胞进行不均等分裂,乙表示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
D.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乙表示该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 |
30.
已知果蝇基因B和b分别决定灰身和黑身,基因W和w分别决定红眼和白眼。如下图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和部分基因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对此果蝇进行测交,后代出现黑身白眼雄果蝇的概率为1/8 B. 基因B.b与W、w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B.该果蝇体细胞的基因型为 BbXWXw |
C.萨顿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31.
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子代中黄色的概率为a,绿色的概率b,圆粒的概率为c,皱粒的概率为d。那么下列表示这对亲本杂交子代中只有一对显性性状个体所占的概率是
A.ad+bc | B.ac | C.a+c | D.b+d |
32.
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B.7号与8号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12 |
C.12号带有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
D.11号个体基因型为杂合子的可能性为3/5 |
33.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
B.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
C.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
D.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期结果为“高茎∶矮茎=1∶1”属于推理内容 |
34.
判断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也有自由组合 |
B.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C.摩尔根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
D.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 |
35.
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部是黄色圆粒,F1自交得F2,在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有2400个,推测纯合的黄色皱粒有
A.4800个 | B.2400个 | C.3600个 | D.1200个 |
36.
基因型为MmNn的某高等动物细胞,其减数分裂(减数的两次分裂分别用MⅠ、MⅡ表示)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分裂后最终形成1种类型的卵细胞 |
B.基因N与n、n与n分别在MⅠ、MⅡ后期分离 |
C.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为mmNN |
D.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含2对同源染色体 |
37.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测交实验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的组成 |
B.杂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
C.纯合子亲本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
38.
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丈夫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39.
下列关于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花瓣开放时需对母本去雄以防自花授粉 |
B.完成人工授粉后仍需套上纸袋以防自花授粉 |
C.F1自交,其F2中出现白花的原因是性状分离 |
D.F1全部为紫花是由于紫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显性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3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2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