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5细胞处于图2中的__________段。D2E2段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_____段变化相同。
(3)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___________。
(4)图3细胞中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_______________。
(5)若图1纵坐标是细胞周期中细胞的DNA数,则图3~图5中哪个细胞的DNA含量与图1中D1E1段的相等?___________。
(6)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一般步骤是根尖制备→解离→___________→染色→_________→观察。
(7)动物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时期。

(1)图1中A1B1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5细胞处于图2中的__________段。D2E2段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与图1中的_____段变化相同。
(3)图5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图3~图5中的哪一个细胞正在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___________。
(4)图3细胞中有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①和⑤在前一时期是_______________。
(5)若图1纵坐标是细胞周期中细胞的DNA数,则图3~图5中哪个细胞的DNA含量与图1中D1E1段的相等?___________。
(6)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一般步骤是根尖制备→解离→___________→染色→_________→观察。
(7)动物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时期。
2.
某二倍体植物具有高茎和矮茎之分,某实验小组以这种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1)实验小组对该性状的遗传提出两种假说。
假说一:植物的株高由三个遗传因子(A、a1和a2)控制,当a1和a2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矮茎,其他情况均为高茎,A相对于a1和a2为显性。如果该假说成立,第1组中子代性状分离比高茎∶矮茎为______;则第2组中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和______。
(2)假说二:植物的株高由三个遗传因子(A+、A、a)控制,其中A决定高茎,A+和a都决定矮茎,三个基因的显隐关系为A+相对于A、a为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则第2组的双亲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说的合理性,第2组同学将F1中的矮茎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F2中株高和数量。若F2中__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一。若F2中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二。
(4)该植物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5)以上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花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____________法
(6)在孟德尔的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以黄色圆粒为父本,绿色皱粒为母本进行杂交,收获的种子的相关表现型为____________,如果把F2代中所有的黄色子叶豌豆去除,让剩下的豌豆自然生长,则理论上F3代中绿色皱粒豌豆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1)实验小组对该性状的遗传提出两种假说。
假说一:植物的株高由三个遗传因子(A、a1和a2)控制,当a1和a2同时存在时,表现为矮茎,其他情况均为高茎,A相对于a1和a2为显性。如果该假说成立,第1组中子代性状分离比高茎∶矮茎为______;则第2组中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为________和______。
(2)假说二:植物的株高由三个遗传因子(A+、A、a)控制,其中A决定高茎,A+和a都决定矮茎,三个基因的显隐关系为A+相对于A、a为显性,A相对于a为显性,则第2组的双亲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说的合理性,第2组同学将F1中的矮茎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F2中株高和数量。若F2中__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一。若F2中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二。
(4)该植物高茎与矮茎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5)以上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花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____________法
(6)在孟德尔的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以黄色圆粒为父本,绿色皱粒为母本进行杂交,收获的种子的相关表现型为____________,如果把F2代中所有的黄色子叶豌豆去除,让剩下的豌豆自然生长,则理论上F3代中绿色皱粒豌豆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4题)
3.
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
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获得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
4.
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
B.纯合子相互交配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
5.
下列关于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也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
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
C.可用蝗虫精母细胞、蚕豆花粉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
D.用洋葱根尖制成的装片,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 |
6.
如图为高等雄性动物的一组细胞分裂图像,图中的A、a、B、b、D、d分别表示染色体。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A. 丙细胞的名称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B. a和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C. 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D. 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 丙细胞的名称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
B. a和B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
C. 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D. 丙细胞产生子细胞的过程中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
若下图为某一哺乳动物细胞的几个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细胞 |
B.甲细胞中的①和②可以分到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
C.丙细胞中如果P为X染色体,则Q可能是Y染色体 |
D.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8.
下面是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
B.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
C.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
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
10.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属于演绎内容 |
11.
下图表示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模拟实验过程,对该实验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桶内两种颜色小球大小轻重须一致 |
B.甲、乙两桶内小球总数不一定要相等,但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一定要相等 |
C.抓取完一次记录好组合情况后,应将两桶内剩余小球摇匀后继续实验 |
D.该实验须重复多次 |
14.
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甲图中生物自交后代产生 AaBB个体的概率是1/8 |
B.乙图中黑方框图表示男性患者,由此推断该病最可能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C.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产生的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4 |
D.丁图细胞表示某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15.
一对夫妇,其家族涉及两种遗传病,其后代若仅考虑甲病的得病几率,则得病可能性为a,正常可能性为b;若仅考虑乙病的得病几率,则得病的可能性为c,正常的可能性为d。则这对夫妻结婚后,生出只有一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的表达式可表示为( )
①ad+bc ②1-ac-bd ③a+c-2ac ④b+d-2bd
①ad+bc ②1-ac-bd ③a+c-2ac ④b+d-2bd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