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玉米黄粒和白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Y和y控制),将纯种黄粒和白粒玉米间行种植(如图),收获时所得玉米粒如下表:


(1)在玉米中,黄粒对白粒是________性,在黄粒玉米果穗上,黄粒玉米中胚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白粒玉米果穗上黄粒胚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获得杂种F1来验证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为准确起见,他应选用上述_______玉米果穗上结的_______玉米粒来进行播种。杂交实验中,对母本的处理是__________。
(3)图中________(填标号)类型的授粉方式的长期进行对植株有利,其原因是_________。
(4)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有哪些优点?(至少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玉米中,黄粒对白粒是________性,在黄粒玉米果穗上,黄粒玉米中胚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白粒玉米果穗上黄粒胚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获得杂种F1来验证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为准确起见,他应选用上述_______玉米果穗上结的_______玉米粒来进行播种。杂交实验中,对母本的处理是__________。
(3)图中________(填标号)类型的授粉方式的长期进行对植株有利,其原因是_________。
(4)玉米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有哪些优点?(至少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独立遗传。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2中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________。
(6)写出F2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2中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________。
(6)写出F2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
3.
观察南瓜果实的颜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吗?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实的颜色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1中出现黄果和白果,属于性状分离吗?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F1中一株白果南瓜植株自交结了4个南瓜,颜色情况应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吗?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实的颜色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1中出现黄果和白果,属于性状分离吗?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F1中一株白果南瓜植株自交结了4个南瓜,颜色情况应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22题)
4.
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样的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A.亲本必须是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 |
B.F1产生的雄、雌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雄、雌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D.F1的16种配子结合方式获得的受精卵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
5.
正常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称味者 (T) 为显性,有人对苯硫脲没有味觉,称味盲 (t) 。人的正常 (A) 对白化病 (a) 为显性。有一对味者夫妇生了一个味盲白化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 ( )
A.TTAa x TTAa | B.TtAa x TTAa | C.TtAa x TtAa | D.TtAA x TtAa |
6.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
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
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 |
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的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
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 |
7.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
8.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基因的说法 |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
9.
金鱼草的花色受一对遗传因子控制,AA为红色,Aa为粉红色,aa为白色。红花金鱼草与白花金鱼草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下列关于F2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B.白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C.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D.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10.
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且独立遗传。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并有累加效应,所以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 )
A.4种 | B.5种 |
C.9种 | D.10种 |
11.
陆地棉枝条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抗黄萎病(D)对不抗黄萎病(d)为显性。农业科研工作者用该植物黄色枝条抗黄萎病和绿色枝条抗黄萎病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子代(F1)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若去掉花瓣,让F1中黄色枝条抗黄萎病植株随机受粉,F2的表现型及其性状分离比是( )


A.黄抗∶黄不抗∶绿抗∶绿不抗=24∶8∶3∶1 |
B.黄抗∶黄不抗∶绿抗∶绿不抗=25∶5∶5∶1 |
C.黄抗∶黄不抗∶绿抗∶绿不抗=24∶3∶8∶1 |
D.黄抗∶黄不抗∶绿抗∶绿不抗=15∶5∶3∶1 |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表明,种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小明想重复孟德尔的实验,他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P1)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P2)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的性状表现如图所示。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都是皱粒 | B.①、②、③、④都是黄色 |
C.④的遗传因子组成与P2相同 | D.①、②、③都是重组类型个体 |
14.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
B.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且数量比为1:1是假设内容 |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
D.F2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是推理内容 |
15.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
B.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C.性状相同,遗传因子不一定相同 |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
16.
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
①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②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③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④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①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②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性状分离的结果
③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④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17.
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E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e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图所示:

现有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现有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A.1/64 | B.8/64 | C.3/64 | D.27/64 |
18.
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有苦味,由显性基因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隐性基因b控制。统计味盲家族,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的概率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⑤Bb×bb ⑥BB×Bb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⑤Bb×bb ⑥BB×Bb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④②⑤ | D.④⑤② |
19.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后产生显性后代 |
B.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后产生显性后代 |
C.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后产生隐性后代 |
D.杂种个体自交后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 |
20.
在香水玫瑰的花色遗传中,红花、白花为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用R、r表示)。从下面的杂交实验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红花为显性性状 |
B.红花A的基因型为Rr |
C.红花C与红花D的基因型不同 |
D.白花B的基因型为Rr |
21.
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 |
22.
下列关于遗传因子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
B.具有显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为显性性状 |
C.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单存在的 |
D.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为隐性性状 |
23.
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正常(A)对白化(a)为显性。如图是一个白化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则图中Ⅰ1、Ⅰ3的基因型和Ⅲ1为白化病患者的概率分别为( )

A. AA、Aa和1/16
B. Aa、Aa和1/9
C. Aa、AA和1/4
D. Aa、Aa和1/64

A. AA、Aa和1/16
B. Aa、Aa和1/9
C. Aa、AA和1/4
D. Aa、Aa和1/64
25.
孟德尔用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作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得F2,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比例为9:3:3:1,与F2出现这种比例无直接关系的是( )
A.亲本必须是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 |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比例为1:1:1:1 |
C.F1自交时,4种类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D.F1的雌、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都能发育成新个体 |
3.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22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