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1题)
1.
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是很有用的。以下两对基因与鸡羽毛的颜色有关:芦花羽基因B对全色羽基因b为显性,位于Z染色体上,而W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常染色体上基因T的存在是B或b表现的前提,tt存在时为白色羽。各种羽色表现型见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___型。
(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可能的亲本杂交组合有______(写出基因型)。

(1)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___________型。
(2)杂交组合TtZbZb×ttZBW子代中芦花羽雄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用该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预期子代中芦花羽雌鸡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一只芦花羽雄鸡与ttZbW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芦花羽∶全色羽=1∶1,则该雄鸡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4)一只芦花羽雄鸡与一只全色羽雌鸡交配,子代中出现了2只芦花羽、3只全色羽和3只白色羽鸡,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雏鸡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芦花羽鸡的雏鸡具有明显的羽色特征(绒羽上有黄色头斑)。如采用纯种亲本杂交,以期通过绒羽来区分雏鸡的雌雄,则可能的亲本杂交组合有______(写出基因型)。
2.单选题- (共15题)
2.
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 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 DNA 含量相同 |
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 |
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 |
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
3.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及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高倍镜观察菠菜叶中的叶绿体,可见其在细胞质中是均匀分布的 |
B.蛋白质、氨基酸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后都变紫色 |
C.制作生态缸可观察人工生态系统中群落的演替情况 |
D.相同浓度的NAA(α-萘乙酸)和2,4-D促进同种插条生根的结果一定相同 |
4.
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
5.
中国医学科学院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疾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的组织细胞中所提取的一种代谢产物,其作用方式目前尚不明确,推测可能是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结合上述论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疟原虫以胞吞的方式获取食物所消耗的ATP由黄花蒿提供 |
B.疟原虫的遗传物质是RNA |
C.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疟原虫丟失胞浆会威胁到细胞生存 |
D.疟原虫寄生在寄主体内,所以它和硝化细菌一样都是自养型生物 |
6.
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
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
C.脂肪中的H含量高于糖类,而O小于糖类 |
D.胆固醇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
7.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细胞不具有细胞核,没有双螺旋结构的核酸 |
B.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
C.真核生物细胞中有生物膜系统,原核生物细胞中无生物膜系统 |
D.真核生物细胞中,核膜具有一定流动性,核孔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
8.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 |
B.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和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
C.两个相邻细胞的细胞膜接触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
D.哺乳动物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不可逆 |
9.
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生殖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
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
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着丝点未分离 |
10.
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
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
11.
C1、C2、C3、C4是某动物体的4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N、2N、2N、4N,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1、C2可能是C4的子细胞 |
B.C1、C3不一定是C4的子细胞 |
C.C1、C2、C3、C4可能存在于一个器官中 |
D.C1、C3、C4核DNA分子比值可以是1:2:2 |
12.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显性基因相对于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 |
B.子一代产生的雌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数目相等,雄配子中也相等 |
C.子一代产生的雄配子中2种类型配子活力有差异,雌配子无差异 |
D.统计时子二代3种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
13.
果蝇的体色中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B/b基因控制,只含一个B或b基因的个体不能成活。如图为果蝇培育和杂交实验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乙属于诱变育种得到的染色体变异个体 |
B.图中筛选①可用光学显微镜 |
C.F1中有1/2果蝇的细胞含有异常染色体 |
D.F1中雌雄果蝇的体色理论上均为灰色 |
14.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基因的说法 |
B.“进行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D.假说—演绎法是一种符合科学原理的探究方法 |
15.
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 |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