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8711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0

1.非选择题(共2题)

1.
图一是某植物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干重和鲜重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X和Y),图二是把该植物种子萌发的幼苗长成的植株放在密闭恒温玻璃小室内进行栽培实验(整个过程呼吸作用强度恒定),连续48h测定室内CO2浓度及该植物对CO2的吸收速率所得到的曲线。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图一中表示其鲜重变化的曲线是____,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图一中曲线a→c种子内有机物的种类___(填“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此时细胞内活动最旺盛的三种细胞器是_______。
(3)在萌发初期,该植物种子中各类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较大:最先增加的植物激素是赤霉素,同时种子内_____(激素)含量降低,促进了种子的萌发;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4)若从分子水平分析,在图一中Q时间点以后,导致根尖不同部分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由于________分子的不同。
(5)图二中该植物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相等的时间点有_____个。
(6)图二中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点是 __________h。
(7)如果使用相同强度绿光进行实验,图二中c点的位置将_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雌雄异株的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ZZ为雄株,ZW为雌株),该植物有红花和白花(由基因A、a控制)、高茎和矮茎(由基因B、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高茎红花和矮茎白花植株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F1均为高茎粉红花;F1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粉红花:矮茎白花=3:6:3:1:2:1(不考虑基因位于Z、W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填“能” 或“不能”)确定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性遗传。
(2)基因A、a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对F2中高茎粉红花植株进行测交,预测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4)该同学将抗旱基因C导入该植物某雌株中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具备抗旱性状,为了确定基因C所在的染色体,让该植株与雄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旱性。
①若产生的后代中仅雄株具备抗旱性,则基因C最可能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
②若产生的后代中仅雌株具备抗旱性,则基因C最可能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
③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C位于常染色体上。

2.单选题(共18题)

3.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及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B.线粒体外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分子和氧气分子的载体
C.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3→C6H12O6,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
D.叶肉细胞中色素都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4.
下列关于蛋白质和脂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蛋白和磷脂的种类和数量
B.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不一定需要mRNA参与
C.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
D.高温处理后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5.
下列生物学实验中,有关使用盐酸试剂的过程及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
B.“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有利于染色剂与染色体的结合
C.“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先用盐酸解离,再在低温下诱导培养36h
D.“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处理酶,盐酸属于无关变量
6.
下列对酶、激素、ATP及核酸等有机物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的激素只含3种元素,有的酶只含4种元素,而ATP和核酸都含有5种元素
B.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合成酶和DNA
C.ATP的合成一定需要酶,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ATP供能
D.ATP脱去1个磷酸基团后是某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7.
下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m、p依次指叶绿体内膜、线粒体内膜
B.细胞内,g在细胞中穿梭往来,繁忙运输,g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与物质交换有关,有的与信息交流有关,有的与生物催化作用有关
D.在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一段时间后,最先在a检测到放射性,随后可以在f、h检测到放射性
8.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破伤风芽孢杆菌、酵母菌、念珠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磷脂、DNA和RNA
B.细胞骨架与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成分相同,但功能不同
C.真核细胞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D.鸡红细胞、鼠神经细胞、胡萝卜根尖分生区细胞并不都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能不断更新
9.
将某一经14C充分标记DNA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14C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则被标记的子细胞个数可能为2个或者3个或者4个
B.若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N,则其中含14C的 DNA分子数为 N/4
C.若子细胞中染色体都含14C,则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D.若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不含14C,则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10.
在某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以下变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纺锤体的形成和细胞板的形成
B.四分体形成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C.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染色体数目减半和染色单体数目减半
11.
下列有关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进行正常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X、Y染色体虽然大小不同,但能发生联会
B. A与a、XB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 A、a与XB、Y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D. XB与XB、Y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2.
图一是某雄性动物体内一个精原细胞正在分裂,字母表示其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图二表示该生物体内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乙曲线)。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一表示的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其产生的子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B.形成图二中EF段变化的原因是形成两个子细胞
C.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出现不同基因的变化一定发生在BC段
D.由图一可知具有这种基因型的动物可以产生8种类型的配子
13.
下列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B.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C.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D.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4.
一豌豆杂合子(Aa)植株自交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3: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有50%的死亡造成
B.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2:2:1,可能是隐性个体有50%的死亡造成
C.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4:4:1,可能是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造成
D.若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可能是花粉有50%的死亡造成
15.
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B.Aabb(黄皱)×aaBb(绿圆),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圆:绿皱:黄皱:绿圆=1:1:1:1,则说明控制黄圆绿皱的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称为基因突变
D.先天性愚型是一种遗传病,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数目的异常
16.
某育种工作者在一次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罕见现象:选取的高茎(AA)豌豆植株与矮茎(aa)豌豆植株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其中有一株F1植株自交得到的F2出现了高茎:矮茎=35:1的性状分离比,分析此现象可能是由于环境骤变如降温影响,以下说法最不可能的是
A. 这一F1植株基因型为AAaa
B. 这一F1植株自交出现35:1的性状分离比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
C. 这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基因型有5种,比例为1:8:18:8:1
D. 这一F1植株产生的只含有隐性基因的配子所占比例为六分之一
17.
下列是有关孟德尔的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行杂交实验时,需要在花粉成熟时对母本进行去雄并套袋
B.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时,发现F2的分离比都接近3:1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时,提出的主要假设是F1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彼此分离
D.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30株高茎豌豆和34株矮茎豌豆属于演绎推理
18.
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真核生物的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都存在平行关系
B.tRNA的单链结构决定了其分子中没有碱基配对现象
C.一个mRNA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种肽链
D.基因表达的过程中,一定有rRNA参与合成蛋白质
19.
如图是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 若II2与另一正常男子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2
C. 假设II1与II6不携带乙病基因,若III2与III3婚配,生出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3/8
D. 假设II1与II6不携带乙病基因,若III1与III4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7/24
20.
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 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甲和乙为亲本来培育新品种AAbb,①→③→④过程最简便,且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体现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D.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