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8693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2

1.非选择题(共1题)

1.
豚鼠毛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其中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颜色的深度,豚鼠毛的颜色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_Bb
A_bb
A_BB 或 aa_
豚鼠毛颜色
灰色
黑色
白色
 
(1)让纯合白色豚鼠和纯合黑色豚鼠杂交,产生的子一代豚鼠全为灰色。请写出可能的杂交组合亲本基因型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某课题小组用一只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灰毛豚鼠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三种类型。如图所示,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②实验步骤:第一步: 让该只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灰毛豚鼠与多只隐性纯合雌性白毛豚鼠进行测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豚鼠毛的颜色和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若子代豚鼠表现为______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一种类型)。
b.若子代豚鼠表现为______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二种类型)。
c.若子代豚鼠表现为____________,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第三种类型)。
(3)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灰色(AaBb)豚鼠之间相互交配后代中:
①子代白色豚鼠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②子代黑色豚鼠中杂合子出现的几率是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8题)

2.
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组成蝎毒“染色剂”的化学元素有C、H、O、N等
B.这种染色剂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患者可以通过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
D.氯代毒素能够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3.
在1、3、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2、4、6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发芽的小麦种子匀浆样液,然后在1-4号试管中适量滴加斐林试剂,5、6号试管中合理滴加双缩脲试剂,摇匀。预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1、3号试管内都呈蓝色,5号试管无色
B.3组实验中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相同
C.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其余试管内都呈蓝色
D.4号试管内呈砖红色,6号试管内呈紫色
4.
从一动物细胞中得到两类大分子有机物x、y,已知细胞中x的含量大于y,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X含有化学元素N,有的还含有S,y含有化学元素N和P,它们与碘都没有颜色反应,细胞膜上有x而无y。下列有关x、y的叙述,错误的是()
A.x可能是蛋白质
B.y的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
C.细胞膜上的x可能是载体
D.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5.
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最初是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结构蛋白。其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可推测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R基上的氨基有15个
B.该肽链水解时,水中氢的去向是形成氨基
C.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378个密码子
D.GFP是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加工并由高尔基体分泌的
6.
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十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多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m,m/3-1B.m,m/3-2
C.2(m-n),m/3-1D.2(m-n),m/3-2
7.
关于下面图形的叙述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
A.甲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曲线,通过对比可以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B.乙图中①②③可分别表示原核生物、细菌和蓝藻三者之间的关系
C.若丙表示无氧呼吸,则其中的abc可分别表示葡萄糖、丙酮酸、水
D.若丁是在兔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则丁很可能是蔗糖
8.
如图是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结构上看,大肠杆菌细胞与图中Ⅲ所示细胞同属于原核细胞
B. 图中⑥是高尔基体,其在Ⅱ细胞中的功能是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C. 图中的Ⅰ可代表人体的胰岛B细胞,其合成的分泌蛋白有胰岛素
D. 判断Ⅳ是低等植物细胞的标志结构是图中③中心体和④叶绿体
9.
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没有叶绿体的细胞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腹部肌肉细胞与心肌细胞相比,线粒体的数量更多
C.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尾逐渐消失,与该现象有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
D.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内质网膜、视网膜、呼吸道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10.
某同学在观察几种二倍体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后绘制出如图。下列与图示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着丝点分裂后,图甲所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B.图乙表示的细胞共有2个染色体组、8个DNA分子
C.图甲表示的细胞可能处于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图丙中Ⅰ组可表示生殖细胞,Ⅱ中细胞处于间期,Ⅲ组细胞中可观察到四分体
11.
雄蜂(n=16)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如图所示为雄蜂精原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的部分流程图,而图中仅绘出雄蜂一个染色体组内的两条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数量变化。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雄蜂的减数分裂机制有利于其产生正常的雄配子
B.雄蜂体内含有2个染色组的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C.蜜蜂的精细胞和卵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D.雄蜂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联会现象和四分体
12.
下图表示科研人员在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时,将两个抗虫基因随机整合在染色体上得到三种植株,其体细胞中染色体情况如下,图中黑点表示抗虫基因,若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植株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抗虫基因的染色体都是4条
B.三种植株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都可能含有两个抗虫基因
C.植株乙与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抗虫 : 不抗虫="8" : 1
D.植株乙自交与植株丙测交,其子代抗虫性状的表现型及比例相同
13.
对下图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若图甲表示雄果蝇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体细胞中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B.对图乙代表的生物测交,其后代中,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的概率为1/4
C.图丙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数、DNA数均为8条
D.图丁所示家系中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14.
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子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
B. 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子
C. p=a时,在F1中纯合子:杂合子为5:4
D. 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杂合子比例为5/9
15.
在一个基因型为AA:Aa=1:1的种群中,a使雄配子致死,让该种群的个体间自由交配,则子代中A的基因频率为
A.1/4B.1/8C.7/8D.3/4
16.
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Ⅰ2患白化病,Ⅲ2患红绿色盲症,如果Ⅳ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9/16,那么需要满足以下哪项条件
A.Ⅱ4、Ⅱ5、Ⅲ1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B.Ⅱ4、Ⅱ5携带白化病基因、Ⅲ1不携带白化病基因
C.Ⅲ1携带白化病基因,Ⅲ2白化病、红绿色盲症基因均携带
D.Ⅱ5、Ⅲ1均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17.
根据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可以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下列关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的基因主要存在染色质中
B.原核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进行基因表达时都是先转录再翻译
D.只有真核细胞才可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18.
某随机交配植物有白色、浅红色、粉色、红色和深红色五种花色,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如下实验,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亲本
F1表现型及比例
1
浅红色×浅红色
浅红色 : 白色= 3 : 1
2
红色×深红色
深红色 : 红色 : 白色= 2 : 1 : 1
3
浅红色×红色
红色 : 粉色= 1 : 1
 
A.五种花色的显隐关系为深红色>红色>粉色>浅红色>白色
B.三组实验的六个亲本都为杂合子
C.让F1中浅红色个体随机交配,后代浅红色个体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相等
D.若该植物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则实验结果与上表不符
19.
研究发现,小鼠气管上皮细胞中的分泌细胞具有“去分化”的能力,这对高等脊椎动物在不同器官中和受伤情形下的再生能力可能具有更为普遍的贡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干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改变是分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
B.受伤的细胞死亡与细胞的衰老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
C.“去分化”形成的干细胞在受伤情况下的再生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分泌细胞“去分化”时,细胞内有些蛋白质的合成将会中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3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