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人血清白蛋白(HSA) 具有重要的医用价值,只能从人血浆中制备。下图是以基因工程技术获取重组HSA(rHSA)的两条途径。

(1)为获取HSA基因,首先需采集人的血液,提取_____________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HSA基因。下图中箭头表示一条引物结合模板的位置及扩增方向,请用箭头在方框内标出另一条引物的位置及扩增方向。

(2)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及组织特异性,构建在水稻胚乳细胞内特异表达rHSA的载体,需要选择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单选)。
(3)利用农杆菌转化水稻受体细胞的过程中,需添加酚类物质,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4)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有活性。与途径Ⅱ相比,选择途径Ⅰ获取rHSA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证明rHSA具有医用价值,须确认rHSA与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学功能一致。

(1)为获取HSA基因,首先需采集人的血液,提取_____________合成总cDNA,然后以cDNA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HSA基因。下图中箭头表示一条引物结合模板的位置及扩增方向,请用箭头在方框内标出另一条引物的位置及扩增方向。

(2)启动子通常具有物种及组织特异性,构建在水稻胚乳细胞内特异表达rHSA的载体,需要选择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___(填写字母,单选)。
A.人血细胞启动子 | B.水稻胚乳细胞启动子 | C.大肠杆菌启动子 | D.农杆菌启动子 |
(4)人体合成的初始HSA多肽,需要经过膜系统加工形成正确的空间结构才有活性。与途径Ⅱ相比,选择途径Ⅰ获取rHSA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证明rHSA具有医用价值,须确认rHSA与_________________的生物学功能一致。
2.非选择题- (共1题)
2.
园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艺术形式,受“礼乐”文化的影响很深,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作为载体衬托出人类主体的精神文化,请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园林建筑中生物既有本地常见的品种,又可引入外来的“奇珍异宝”,但引种时在考虑生物自身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对当地生物及环境的影响,避免造成当地________的降低。
(2)景观建筑修建时,往往要与环境的颜色等协调,如小桥桥基、假山往往打洞,避免建筑物的出现导致生物出现____________,从而导致对原有物种造成影响。
(3)园艺设计时不同物种高低有致,相得益彰,有时还要形成各种特殊的图案,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在满足观赏需要的同时,可以提高对____________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中很多生物除观赏外,还可以供人们进行生态等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4)很多园林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面貌在原有基础上已大为改变,除了环境的改变,还发生______演替现象,这其中除了自然环境及生物的变化,还主要受到了__________的影响。
(5)目前园林主要由自然改造和人工修建,自然改造的园林往往人类的调节作用很少,就可以保持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1)园林建筑中生物既有本地常见的品种,又可引入外来的“奇珍异宝”,但引种时在考虑生物自身特点的同时,还要考虑对当地生物及环境的影响,避免造成当地________的降低。
(2)景观建筑修建时,往往要与环境的颜色等协调,如小桥桥基、假山往往打洞,避免建筑物的出现导致生物出现____________,从而导致对原有物种造成影响。
(3)园艺设计时不同物种高低有致,相得益彰,有时还要形成各种特殊的图案,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_,在满足观赏需要的同时,可以提高对____________的利用率,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其中很多生物除观赏外,还可以供人们进行生态等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
(4)很多园林至今已有百年历史,面貌在原有基础上已大为改变,除了环境的改变,还发生______演替现象,这其中除了自然环境及生物的变化,还主要受到了__________的影响。
(5)目前园林主要由自然改造和人工修建,自然改造的园林往往人类的调节作用很少,就可以保持稳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3.单选题- (共1题)
3.
如图为某一植物在不同实验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下列假设条件中能使图中结果成立的是( )


A.横坐标是CO2浓度,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
B.横坐标是温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
C.横坐标是光波长,甲表示较高温度,乙表示较低温度 |
D.横坐标是光照强度,甲表示较高CO2浓度,乙表示较低CO2浓度 |
4.实验题- (共1题)
4.
现有甲、乙两种不同的单细胞真核生物,请结合以下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①:两个相同的密闭培养瓶中盛有等体积蒸馏水(适量),分别加入相同数目的甲、乙两种细胞,白天在室外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定时测定瓶内O2浓度变化及甲、乙细胞数目。
实验②:将实验①中蒸馏水换为等量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另分别加入等量甲、乙两种细胞,在相同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和测定。
(1)实验结果表明,实验①中甲全部死亡,而乙生存正常,实验②中甲、乙均生存正常,从同化类型的角度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中,乙的培养瓶内O2浓度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培养后期,O2浓度上升的速率___________(填“逐渐加快”、“逐渐减慢”或“不变”)。
(3)若实验②中,甲培养2h后瓶内O2浓度降为零,但2〜3h内活细胞数目未出现明显减少,请从细胞代谢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①:两个相同的密闭培养瓶中盛有等体积蒸馏水(适量),分别加入相同数目的甲、乙两种细胞,白天在室外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定时测定瓶内O2浓度变化及甲、乙细胞数目。
实验②:将实验①中蒸馏水换为等量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另分别加入等量甲、乙两种细胞,在相同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和测定。
(1)实验结果表明,实验①中甲全部死亡,而乙生存正常,实验②中甲、乙均生存正常,从同化类型的角度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中,乙的培养瓶内O2浓度上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培养后期,O2浓度上升的速率___________(填“逐渐加快”、“逐渐减慢”或“不变”)。
(3)若实验②中,甲培养2h后瓶内O2浓度降为零,但2〜3h内活细胞数目未出现明显减少,请从细胞代谢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