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发现了一大批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图1中α和β是某致病基因的两条链;人类的性染色体X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图2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图3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一个家系,I﹣4为纯合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图1中γ是另一条多核苷酸链,则图中的酶是________酶;1970年,科学家在某种致癌病毒中发现了某种酶,该酶能催化图1所示的逆过程,则该酶本质上应属于________ 。
(2)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2中的________部分。
(3)假设控制某种遗传病的基因r位于图2所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那么这种遗传病在男性群体和女群体中发病率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4)若调查图3所示疾病的发病率,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取样、并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该病的致病基因是否可能存在于图2的哪一部分?________。若图3中II﹣7已怀孕,则她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
题:

(1)图1中γ是另一条多核苷酸链,则图中的酶是________酶;1970年,科学家在某种致癌病毒中发现了某种酶,该酶能催化图1所示的逆过程,则该酶本质上应属于________ 。
(2)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2中的________部分。
(3)假设控制某种遗传病的基因r位于图2所示X和Y染色体的同源部分,那么这种遗传病在男性群体和女群体中发病率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4)若调查图3所示疾病的发病率,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取样、并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该病的致病基因是否可能存在于图2的哪一部分?________。若图3中II﹣7已怀孕,则她生一个患病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
2.
回答下列与育种有关的问题: 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不抗病(b)为显性.有两种不同的纯种水稻,一个品种无芒、不抗病,另一个品种有芒、抗病.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图是培育无芒抗病类型的育种方法。
(1)方法A的育种类型和原理是_____、____.B的育种类型和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 。
(2)f、g过程分别称为_____、____,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的细胞学基础所阐述的过程是图中的___过程。
(3)方法A的F2中符合要求的类型占无芒抗病类型的比例是___,方法B培育成的无芒抗病类型占全部幼苗的比例是___,方法A、B相比,B的突出优点是____ 。
(4)方法A中c步骤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
A.无芒、不抗病×有芒、抗病![]() ![]() ![]() |
B.无芒、不抗病×有芒、抗病![]() ![]() ![]() ![]() |
(2)f、g过程分别称为_____、____,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的细胞学基础所阐述的过程是图中的___过程。
(3)方法A的F2中符合要求的类型占无芒抗病类型的比例是___,方法B培育成的无芒抗病类型占全部幼苗的比例是___,方法A、B相比,B的突出优点是____ 。
(4)方法A中c步骤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
3.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___________小鼠;杂交方法:__________。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___________。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_____,这种突变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__________。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___________小鼠;杂交方法:__________。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___________。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_____,这种突变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__________。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_________,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单选题- (共11题)
4.
下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图1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
B.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 |
C.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l |
D.图2所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相应变化发生在图1中的b点时 |
5.
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所示的过程叫做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
B.图甲所示翻译过程的方向是从右到左 |
C.图乙所示过程叫做转录,转录产物一定作为图甲中的模板 |
D.图甲和图乙中都发生了碱基配对并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 |
6.
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
B.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得到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 |
C.发生在生物体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传给子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
D.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
7.
下列关于“一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
B.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一定会导致基因突变 |
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质一定不同 |
D.酵母菌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一定都是DNA |
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的生殖、遗传和变异有着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只分裂一次 |
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
C.受精作用与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关 |
D.受精卵中所有DNA仅有一半来自卵细胞 |
9.
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了两次细胞分裂。下列有关判断错误的是
A.在第一次细胞分裂的中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20和20 |
B.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40和40 |
C.在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上的DNA都是有一条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 |
D.在第二次分裂完成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条数是:从0到20条都有可能 |
10.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内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两个亲本杂交,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B.杂种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
C.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和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致的 |
D.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
11.
已知隐性基因h可造成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是正常人的2倍(每2000人中有一个这种患者),隐性纯合子其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是正常人的5倍(每100万人中有一个这种患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高胆固醇血症的性状属于数量性状 |
B.人群中h的基因频率是1/100000 |
C.一位杂合子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其子女正常的概率为100% |
D.一位正常男性与患病女性结婚,其子女患病的概率为251/501 |
12.
生命科学实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需采取相应的科学方法。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研究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假说演绎法 |
B.研究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数学模型构建方法 |
C.赫尔希和蔡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同位素标记法 |
D.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类比推理法 |
13.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 |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
D.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