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某种植物的茎叶均为紫色,为探究叶片中是否含有叶绿素,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兴趣小组甲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分离、鉴定。若出现____色的色素带,说明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2)兴趣小组乙先将同一生长状况的本品种植株均分为两组,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只缺镁的培养液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两周后,再将两种条件下的植株分别移入两个密闭玻璃容器内,置于室外(晴天)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密闭容器中一天的CO2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____组是在缺镁条件下培养的植株,判断的理由是____。
②对于这两组植株来说,B1、B2两个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又称为____。在这一天内,B1对应的时刻____(填“等于”“早于”或“晚于”)B2对应的时刻,原因是____。
(1)兴趣小组甲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分离、鉴定。若出现____色的色素带,说明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2)兴趣小组乙先将同一生长状况的本品种植株均分为两组,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只缺镁的培养液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两周后,再将两种条件下的植株分别移入两个密闭玻璃容器内,置于室外(晴天)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密闭容器中一天的CO2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____组是在缺镁条件下培养的植株,判断的理由是____。
②对于这两组植株来说,B1、B2两个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又称为____。在这一天内,B1对应的时刻____(填“等于”“早于”或“晚于”)B2对应的时刻,原因是____。
2.
某多年生木本植物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开红花,花色遗传受两对基因控制,其中一对(用A、a表示)位于X染色体上,另一对(用B、b表示)位置未确定。为培育花色新品系,研究小组对纯合红花品系用射线多次处理后,经过杂交筛选最终获得一株白花雄株甲。用甲与纯合红花品系杂交,F1全部开红花,F1雌雄植株相交,F2中红花雌株:红花雄株:白花雄株=8:7: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花雄株甲的产生是______的结果。
(2)B、b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3)甲的基因型是______;F1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4)请从上述F1和F2中选择材料,采用一次杂交实验培育获得白花雌株,简述培育过程。______。
(1)白花雄株甲的产生是______的结果。
(2)B、b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______。
(3)甲的基因型是______;F1雌雄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4)请从上述F1和F2中选择材料,采用一次杂交实验培育获得白花雌株,简述培育过程。______。
3.
据科技日报报道,地球比20年前更绿,中国和印度贡献最大。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经林场的建设者们的设计和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塞罕坝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2)塞罕坝的建设者的改造工程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抵抗了北方的风沙。整个变迁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塞罕坝松树的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请将内容补充完整,其中①②③代表的碳元素流动形式。

A_________B_________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1)塞罕坝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2)塞罕坝的建设者的改造工程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抵抗了北方的风沙。整个变迁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塞罕坝松树的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请将内容补充完整,其中①②③代表的碳元素流动形式。

A_________B_________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