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玉米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和B(b)这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当A和B都不存在时为高秆,其余为矮秆。
(1)用玉米作实验材料的理由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一株纯合高秆玉米和一株纯合矮秆玉米杂交,F1表现为___________,若F1自交后代高秆:矮秆为1:3,则亲本矮秆玉米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偶尔会出现单倍体玉米,一般不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其恢复可育性,常用______________处理。
(4)抗病(D)和感病(d)是一对相对性状,假设决定玉米抗寒与不抗寒的基因在叶绿体DNA上,用抗寒感病与不抗寒抗病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抗病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
(1)用玉米作实验材料的理由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一株纯合高秆玉米和一株纯合矮秆玉米杂交,F1表现为___________,若F1自交后代高秆:矮秆为1:3,则亲本矮秆玉米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中偶尔会出现单倍体玉米,一般不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其恢复可育性,常用______________处理。
(4)抗病(D)和感病(d)是一对相对性状,假设决定玉米抗寒与不抗寒的基因在叶绿体DNA上,用抗寒感病与不抗寒抗病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抗病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
2.
据科技日报报道,地球比20年前更绿,中国和印度贡献最大。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塞罕坝曾被称作“千里松林”,但由于过度采伐,成为荒原。经林场的建设者们的设计和努力,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目前,这片人造林每年向北京和天津供应1.37亿立方米的清洁水,同时释放约54.5万吨氧气。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塞罕坝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2)塞罕坝的建设者的改造工程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抵抗了北方的风沙。整个变迁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塞罕坝松树的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请将内容补充完整,其中①②③代表的碳元素流动形式。

A_________B_________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1)塞罕坝林场由荒原变为林海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2)塞罕坝的建设者的改造工程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抵抗了北方的风沙。整个变迁过程体现了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塞罕坝松树的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请将内容补充完整,其中①②③代表的碳元素流动形式。

A_________B_________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2.单选题- (共2题)
3.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实验中,为遵循对照原则需设置空白对照 |
B.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可选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做材料 |
C.提取绿叶中色素和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脂肪时均需酒精,但使用目的不同 |
D.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时,要确保被观察细胞保持生活状态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