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8606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6

1.非选择题(共2题)

1.
研究者从一个爱尔兰人的家庭中找到了一种完全色盲患者,绘制了患者的家系图(如图1),并对该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基因测序,部分测序结果如图2所示。

(1)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____,它们将光信号转化为____________,通过传入神经传入视觉中枢。
(2)据图1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遗传。
(3)据图2分析,该患者DNA序列上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______。若对系谱图中患者的哥哥进行测序,结果可能为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发现了另外9个来自印度、法国、德国的完全色盲患者家系,都是同一基因发生了不同的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
(5)研究者推测患者的基因突变导致Bip蛋白的表达受影响。从患者的母亲和患者体内获取成纤维细胞,分别在添加和不添加药物T的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用凝胶电泳方法测定Bip蛋白(帮助蛋白质进行折叠)和β-tubulin蛋白含量,结果如图3所示。
①由于细胞中β-tubulin蛋白的表达量相对稳定,在实验中可作为____________物质,以排除细胞培养操作、____________、检测方法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实验结果表明,在药物T作用下,正常基因可____________Bip表达,由此推测患者感光细胞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2.
研究者在一个果蝇纯系(全为纯合子)中发现了几只紫眼果蝇β(雌蝇、雄蝇都有),而它的兄弟姐妹都是红眼。
(1)让β与____________眼果蝇杂交,发现____________,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并且由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眼色出现3:1的分离比,由此判断紫眼为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____________性突变。
(2)果蝇共有3对常染色体,编号为Ⅱ、Ⅲ、Ⅳ。红眼果蝇γ的4种突变性状分别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并且突变基因纯合的胚胎不活,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突变基因位点之间不发生交换。

①果蝇γ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成体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表明果蝇γ以____________形式连续遗传。
②进行杂交“♀β×♂γ”,子代果蝇中紫眼个体和红眼个体的比例为1:1,表明γ携带红眼基因,同时携带紫眼基因或携带____________基因。同时发现,子代果蝇中所有正常刚毛、钝圆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紫眼,所有短刚毛、正常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红眼,并且正常翅脉、卷曲翅、紫眼:正常翅脉、卷曲翅、红眼:多翅脉、正常翅型、紫眼:多翅脉、正常翅型、红眼为____________,所以判断紫眼基因定位于____________号染色体上。
(3)研究者推测紫眼基因是红眼基因的突变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红眼基因转给β,发现其眼色由紫色恢复为红色,通过与____________两种果蝇的眼色对比,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述推测。
(4)分别提取β和红眼果蝇的总RNA,通过PCR技术,依次完成逆转录和____________过程后,比较获得的cDNA长度,发现β的cDNA比红眼果蝇的多了45对脱氧核苷酸,推测紫眼基因的单个表达产物会比红眼基因的多____________个氨基酸。

2.单选题(共5题)

3.
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同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有DNA的复制B.都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C.都有纺锤体的形成D.都有染色单体的分开
4.
乙烯能与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结合,与乙烯结合后的R蛋白使酶T失活.有活性的酶T可使E蛋白磷酸化,从而使E蛋白无法调控相应基因转录,无乙烯生理反应出现.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子与野生型杂交,在有乙烯条件下,F1个体的表现型及该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分别是
A.有乙烯生理反应、显性B.有乙烯生理反应、隐性
C.无乙烯生理反应、显性D.无乙烯生理反应、隐性
5.
下图是一个先天性白内障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显性遗传
B.Ⅱ-1和Ⅱ-5均为该病基因的纯合子
C.Ⅲ-5和Ⅳ-1均为该病基因的杂合子
D.Ⅱ-3与Ⅱ-4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1/2
6.
L病毒可侵染小鼠的脑膜细胞,引起脑膜炎,L蛋白是L病毒的抗原蛋白。科研人员分别给野生型小鼠转入不同基因,建立了两种模型小鼠。小鼠M在胰岛B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L蛋白,小鼠N在T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性表达L蛋白受体。请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关于构建转基因模型小鼠M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以L蛋白基因的mRNA为模板逆转录获得cDNA
B.获得的cDNA与含有胰岛素基因特异性启动子的载体连接
C.通过显微注射法可将重组DNA导入小鼠的受精卵细胞
D.筛选得到的小鼠M的T淋巴细胞被免疫细胞攻击
【小题2】将小鼠M和小鼠N杂交,杂交后代中仅在胰岛B细胞表面表达L蛋白、仅在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L蛋白受体、两种细胞表面皆不表达、既在胰岛B细胞表面表达L蛋白也在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L蛋白受体的小鼠(记为小鼠X)各占1/4,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
A.小鼠M和小鼠N均为转基因杂合子
B.转入的不同基因遗传可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两种细胞表面皆不表达的个体为野生型
D.小鼠X为L蛋白和L蛋白受体基因的纯合子
【小题3】科研人员给上述杂交后代的四组小鼠注射L病毒,结果及推测合理的是 ( )
A.仅表达L蛋白的小鼠不患糖尿病,其胰岛B细胞不会被效应T细胞攻击
B.仅表达L蛋白受体的小鼠患糖尿病,其T淋巴细胞被L病毒攻击
C.皆不表达的小鼠患糖尿病,其胰岛B细胞会被效应T细胞攻击
D.小鼠X患严重的糖尿病,其胰岛B细胞会被效应T细胞攻击
7.
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水解,减少了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生产者苔草的种群增长受其密度制约
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稳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