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6题)


(1)图①—⑥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图_______。
(2)图③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 。
(3)图④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______条,_____个DNA,同源染色体_______对。
(4)图甲⑤中存在的等位基因是_________,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图甲⑥代表的个体最多能产生_________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配子。

(1)图甲说明基因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根据图甲,分析黄色花基因型是____________;纯合白色花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图乙中F2白花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F2代白花植株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1)甲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部位,参与该过程所需的酶有________。
(2)图乙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①表示的有机物是_________。
(3)图丙中“甲”表示甲硫氨酸,由此可以推知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
(4)写出上图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性遗传。
(2)据查3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性遗传。
(3)写出以下个体基因型,1号________;2号_________;4号_________;7号_________。
(4)10号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5)3号和4号婚配,所生后代既患甲种病又患乙种病女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6)若8号和11号婚配,出生只患甲种病女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1)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 F2获得的优良品种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_______ 。
(2)经过④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 ,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________,和①②③育种过程相比,其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和⑥过程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该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育出的新品种⑦为________ 倍体。
(3)经过过程⑧育种方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该方式诱导生物发生的变异具有低频性和________ 性,所以为获得优良品种,要扩大育种规模。
(1)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步:以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茄子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AaTt)。
(3)第三步:____________(选择最简便的方法,用遗传图解结合文字说明)
2.单选题- (共23题)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
D.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

A.过程①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B.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C.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1/4 |
D.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一定是四倍体 |
A.杂交育种 | B.多倍体育种 | C.诱变育种 | D.单倍体育种 |
A.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做材料而不能用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替代 |
B.染色常用的染液为0.01 g/mL的龙胆紫溶液,也可用醋酸洋红替代 |
C.最好选用分裂中期的图像进行观察,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 |
D.低温处理与观察不能同时进行 |

A.甲图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1/8,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
B.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将导致基因突变,乙图表示逆转录,图中显示有5种核苷酸 |
C.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甲图中A+C比例能表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
D.丙图所示的过程可发生在细菌中,小麦根尖细胞中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 |
A.4种,9:3:3:1 | B.2种,13:3 | C.3种,12:3:1 | D.3种,10:3:3 |
A.①②④③ | B.④②①③ | C.②①④③ | D.②①)③④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 |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A.该基因能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G):(T+C)=3:1 ,则另一条链上(A+G)与(T+C)之比是1:3 |
C.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①的形成,解旋酶催化②的形成 |
D.该基因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400个 |
A.一个双链含15N的DNA分子在含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占2/2n |
B.活细胞需要不断合成蛋白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应存在有活性的RNA聚合酶 |
C.翻译时,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 |
D.某基因替换了几个碱基对后,其遗传信息一定改变,其表达的蛋白质一定改变 |
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
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
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
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
A.分析异常基因的碱基种类可以确定变异的类型 |
B.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计算 |
C.该遗传病一定会传给子代个体 |
D.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引起该遗传病 |
A.aXB或aY | B.aXB或aXb | C.aaXBXB或aaYY | D.aaXBXB或aaXbXb |
①信使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③D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④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
⑤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⑥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⑤①③ | B.⑥②⑤ | C.⑤①② | D.⑥③④ |
A.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 B.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
C.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 D.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

A.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 时期的细胞都含有23 对同源染色体 |
B.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 段某时期 |
C.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 时期 |
D.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 时期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A.a-② | B.b-③ | C.c-② | D.d-④ |
A.5:1、5:1 | B.8:1、8:1 | C.6:1、9:1 | D.5:1、8:1 |
A.“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l∶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
B.“测交试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D.“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内容 |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3.选择题- (共5题)
如图为一简单的欧姆表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满偏电流Ⅰg=300μA,内阻Rg=300Ω,可变电阻R的最大阻值为30KΩ,电池的电动势E=6V,内阻r=0.5Ω,图中与接线柱B相连的表笔颜色应是{#blank#}1{#/blank#}色.按正确使用方法测量电阻Rx的阻值时,指针指在刻度盘的正中央,则Rx={#blank#}2{#/blank#}kΩ.若该欧姆表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电动势变小.内阻变大,但此表仍能调零,按正确使用方法在测上述Rx,其测量结果与原结果相比将{#blank#}3{#/blank#}(填“偏大”、“偏小”或“一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茶史
郑培凯
上古时代,茶在中国的植物图谱中已经出现,但是最早时,茶属于药品,或者属于菜蔬,随着茶叶的广泛种植和行销到游牧民族地区,到唐代,茶才正式成为中国人的日常饮用之物。这时候,陆羽创立了完整的茶叶科学体系,规范了饮用方法,包括提出了“茶有真香”的核心观念。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秦灭蜀后,将之带出来。这里也是古茶树的发源地之一,符合“南方有嘉木”的说法。
到了三国魏晋时代,浙江和江南普遍种茶,饮茶人也增加,不再属于贵族专利,扩展到士大夫阶层,用以待客。当时也做成饼,叶片大汁不能黏合的就用米汤去黏合,喝的时候先去研磨,然后用沸水冲泡,还没有形成唐时那种复杂精美的饮用法。不过当时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已经很普及饮用茶了,包括对器物和水都有讲究,但是饮用方式还比较古朴,茶处理如同蔬菜,放在水里煮喝,加各种香料与佐料,基本上就像蔬菜汤。属于实用阶段。唐之后,茶饮不再是实用主义,而是上升到了精神领域,这就成就了“饮茶之道”。茶之流行,除了交通和社会原因,也包括禅教大兴,在参禅过程中,为了提神不寐,也为了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当时禅宗影响很大,又影响到了民间,渗透特别广泛。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当时宫廷的饮茶习惯非常发达,制作茶的技术比唐代还要复杂。先是龙凤团,后来发展到石乳、白乳,再后来又有小龙团,以及各种密云龙、瑞云祥龙,越来越精细,层出不穷。当时的点茶手法是水和茶要用得恰当,比例均匀,否则就会使表面的沫饽不匀。还有斗茶法,没有水痕的最佳。为了达到效果,建立了一套新的系统,包括茶叶制作、茶叶击拂、茶叶品饮、器物优略,都形成了仪式和系统。
明代的士大夫阶层讲究品茶,与品茗环境和制茶都有很大联系,构成了一种发达的品茗体系,所以明朝成为中国茶的复兴时代。品茶的情趣方面,一是恢复了唐宋赏茗器的乐趣,对茶饮的程序和器物的雅洁再三致意,不因为明使用紫砂壶为主的相对简单的品茗体系,就不欣赏器物、不对茶器物有追求了。另一方面,着重性灵世界,追求品茶所带来的心灵修养的提升,期待有和谐之境界。
清代基本上延续了明朝的饮茶方式,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一是茶碗越来越少,到了最后就成了基本使用青花杯,或者白瓷杯,紫砂壶成了最主要的泡茶工具;二是福建工夫茶的出现,导致小紫砂壶的流行,这都是明清的茶事重点。但是随着清中期后民生的凋敝,整个的品茗雅趣开始走向没落,走了下坡路。尤其是1890年之后,基本上没有人有心思提及品茗雅事了。这之后,战乱频繁,革命事起,品茗之趣长期无人提及,结果现在很多中国人觉得茶道是日本的国粹,与中国文化无关,这也是历史失落太久的缘故。大多数中国百姓用大杯冲泡茶,倒是也符合质朴之道。
(节选自《醒狮国学》)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肆中的技艺多种多样,有小唱、散乐、舞旋、杂剧、傀儡、影戏表演,有说书、讲史、猜谜及杂技表演,还有相扑、踢球、斗蟋蟀等,真是多姿多彩,应有尽有,令人流连忘返。此生活景象反映( )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肆中的技艺多种多样,有小唱、散乐、舞旋、杂剧、傀儡、影戏表演,有说书、讲史、猜谜及杂技表演,还有相扑、踢球、斗蟋蟀等,真是多姿多彩,应有尽有,令人流连忘返。此生活景象反映( )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6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