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下图1是 A、B、C 三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 A、B、C 跨膜运输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种物质能专一性地破坏物质 C 的载体蛋白,若用其处理细胞后,物质 B 跨膜运输的速率将________,物质 C 跨膜运输的速率将________。
(3)A、B、C三种物质的运输中,与图2曲线相符的是___________,与图3中乙曲线相符的是____________。
(4)B的载体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若该蛋白质分子由n个x(基本组成单位)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蛋白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物质 A、B、C 跨膜运输的方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种物质能专一性地破坏物质 C 的载体蛋白,若用其处理细胞后,物质 B 跨膜运输的速率将________,物质 C 跨膜运输的速率将________。
(3)A、B、C三种物质的运输中,与图2曲线相符的是___________,与图3中乙曲线相符的是____________。
(4)B的载体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若该蛋白质分子由n个x(基本组成单位)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蛋白质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图是某高等雄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细胞核DNA含量的关系,乙图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图。请据图回答:

⑴甲图中a、b、c柱表示细胞核DNA
含量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⑵甲图中的Ⅲ代表__________________(时期),对应于乙图中__________段。
⑶乙图中AB段表示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
⑷乙图中CD段变化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⑴甲图中a、b、c柱表示细胞核DNA

⑵甲图中的Ⅲ代表__________________(时期),对应于乙图中__________段。
⑶乙图中AB段表示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
⑷乙图中CD段变化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20题)
3.
下图表示人体内氧元素随化合物代谢转移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NH2 |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 |
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
4.
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千差万别,即使像催产素、牛加压素、血管舒张素等由相同数量的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生理功能也差异很大。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组成肽键的化学元素或合成场所不同 |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
C.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
5.
下列关于核酸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仅存在于细胞核中 |
B.DNA只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
C.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 |
D.细胞中包括蛋白质、核酸在内的有机物都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
6.
很多实验必须先制作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步骤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步骤:制片→水解→染色→冲洗涂片→观察 |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
D.叶绿体形态分布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
8.
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
B. ①和②均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
C. 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 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

A. 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
B. ①和②均能够能萌发形成幼苗
C. 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D. 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
9.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 |
B.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料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C.用苏丹Ⅲ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 |
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可选择斐林试剂 |
10.
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显示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的实验是
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A.苏丹Ⅲ染色体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龙胆紫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D.甲基绿、派洛宁(呲罗红)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DNA和RNA
13.
以抗螟非糯性水稻(GGHH)与不抗螟糯性水稻(gghh)为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F1中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A.![]() | B.![]() |
C.![]() | D.![]() |
18.
下列关于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C.环境相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也一定相同 |
D.环境相同,基因型不同的个体表现型一定不同 |
21.
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每次抓取的小球应如何处理,原因是
A. 重新放回,避免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B. 重新放回,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d出现概率相同
C. 不得放回,避免实现结果出现误差
D. 不得放回,避免出现重复计数现象
A. 重新放回,避免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B. 重新放回,保证每次模拟过程中D、d出现概率相同
C. 不得放回,避免实现结果出现误差
D. 不得放回,避免出现重复计数现象
22.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
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
D.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