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查漏补缺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84836

试卷类型:一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

1.非选择题(共6题)

1.
近些年,研究人员在细胞减数分裂研究中有一些新发现,如图1所示。

(1)图1中呈现了_________细胞的产生过程(部分染色体未标出),细胞②被称为_________,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_________。
(2)与“常规”减数分裂相比,“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特征是 _________。在“逆反”减数分裂中,若MⅡ中约23%的细胞出现了染色体不均分的情况,那么可以估算出约_________%的配子异常。
(3)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了染色体的分配规律,如图2所示。染色体的这种分配规律及其意义是_________。
2.
研究者在一个果蝇纯系(全为纯合子)中发现了几只紫眼果蝇β(雌蝇、雄蝇都有),而它的兄弟姐妹都是红眼。
(1)让β与____________眼果蝇杂交,发现____________,F1果蝇均表现为红眼,并且由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的F2果蝇眼色出现3:1的分离比,由此判断紫眼为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____________性突变。
(2)果蝇共有3对常染色体,编号为Ⅱ、Ⅲ、Ⅳ。红眼果蝇γ的4种突变性状分别由一种显性突变基因控制,并且突变基因纯合的胚胎不活,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突变基因位点之间不发生交换。

①果蝇γ的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代成体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表明果蝇γ以____________形式连续遗传。
②进行杂交“♀β×♂γ”,子代果蝇中紫眼个体和红眼个体的比例为1:1,表明γ携带红眼基因,同时携带紫眼基因或携带____________基因。同时发现,子代果蝇中所有正常刚毛、钝圆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紫眼,所有短刚毛、正常平衡棒的个体都是红眼,并且正常翅脉、卷曲翅、紫眼:正常翅脉、卷曲翅、红眼:多翅脉、正常翅型、紫眼:多翅脉、正常翅型、红眼为____________,所以判断紫眼基因定位于____________号染色体上。
(3)研究者推测紫眼基因是红眼基因的突变基因,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红眼基因转给β,发现其眼色由紫色恢复为红色,通过与____________两种果蝇的眼色对比,可以进一步确定上述推测。
(4)分别提取β和红眼果蝇的总RNA,通过PCR技术,依次完成逆转录和____________过程后,比较获得的cDNA长度,发现β的cDNA比红眼果蝇的多了45对脱氧核苷酸,推测紫眼基因的单个表达产物会比红眼基因的多____________个氨基酸。
3.
研究发现,M和P两个品系果蝇杂交过程出现一种不育现象,子代性腺发生退化,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此现象与P品系特有的P因子(一段可转移的DNA)有关。用两个品系的果蝇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1
2
3
4
亲本组合
P♂×P♀
M♂×M♀
M♂×P♀
P♂×M♀
子代配子正常率
100%
100%
100%
0%
 
(1)由实验结果可知,这种子代不育现象仅在____________时出现,据此判断不育现象的发生除了P因子外,还与____________品系的细胞质成分有关。由此分析,1组和2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研究发现,P因子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相同或不同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上,会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____________,进而导致不育现象。体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抑制P因子转移的阻遏蛋白,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受精后,P品系卵细胞质中积累的大量阻遏蛋白___________,因此第3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P品系精子只提供____________,因此第4组子代不能正常产生配子。
(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殖细胞阶段,P因子能表达出P因子转移所需要的转移酶。这种转移酶总长度大于阻遏蛋白,并且前面2/3左右的____________序列与阻遏蛋白完全相同,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P因子____________。
(4)雄果蝇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叉互换,但是将P因子导入到雄果蝇染色体上,可以引起P因子处发生交叉互换。若右图所示基因型的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aabb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n,则该雄果蝇产生的重组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4.
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严重影响人视觉的遗传病。
(1)科研人员对患者甲和乙进行家系调查,得到图1所示的两个家系图。

据图分析,甲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遗传,乙所患RP的遗传方式与甲_________(填 “相同”或“不同”)。
(2)研究发现,RP还存在其他遗传方式,并且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和_______的特点。
(3)科研人员构建斑马鱼模型,探究rp2基因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①科研人员敲除斑马鱼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的rp2基因,筛选得到rp2基因杂合突变体。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斑马鱼杂交,对得到的F1进行rp2基因测序,发现序列不同的两种突变类型A和B,如图2所示。请比较突变型A、B的异同点:________。

②研究者认为,与突变型B相比,突变型A在性状上与野生型差异更大,适合用于研究rp2基因的功能。从分子水平分析,选择突变型A的原因是_____。
③选取相同突变类型的F1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理论上突变纯合子应占F2的_______,但实际鉴定只有10%为纯合子,推测rp2基因突变______。
(4)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突变的rp2基因对影响感光细胞感光能力的两种蛋白P1和P2表达的影响,得到图3所示结果。

据此推测rp2基因突变导致视觉异常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5)科研人员偶然发现一个Y染色体连锁的遗传家系,为探究该突变是Y染色体上的基因直接突变而来,还是由已知致病基因易位所致,科学家利用X染色体上的rp3基因位点紧密连锁的S序列对患者DNA进行检测,若患者该序列的拷贝数是正常男性的________倍,则说明该患者是由于rp3所在片段易位所致。
5.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为探究亮红眼基因突变体的形成机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
(1)亮红眼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果蝇进行___________实验后,F1均为野生型,F2野生型与亮红眼表现型比为3:1,亮红眼果蝇雌雄个体数相当,说明亮红眼是一种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突变。
(2)红眼突变型果蝇还有朱红眼、朱砂眼和猩红眼等类型,朱红眼(a)、朱砂眼(b)和猩红眼(d)三个基因分别位于2号、X和3号染色体上,为探究亮红眼突变基因(用字母E或e表示)与上述三种基因的关系,以四种突变型果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
后代
亮红眼♂×朱红眼♀
亮红眼♂×朱砂眼♀
亮红眼♂×猩红眼♀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型
突变型
野生型
突变型
F1
57♂:66♀
0
77♀
63♂
0
114♂:110♀
F2
116♂:118♀
90♂:92♀
75♂:79♀
llO♂:109♀
0
227♂:272♀
 
①亮红眼与朱红眼果蝇杂交,F2性状分离比接近于9:7,可知控制亮红眼与朱红眼的基因位于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___________定律。
②亮红眼与朱砂眼果蝇杂交,F1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
③亮红眼与猩红眼果蝇杂交,F1、F2果蝇中没有出现野生型,则可以推测亮红眼基因与猩红眼基因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果蝇的黑檀体基因是3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减数分裂时,雄果蝇染色体不发生交叉互换,雌果蝇发生。为确定亮红眼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用纯合的亮红眼果蝇与纯合的黑檀体果蝇杂交产生F1,再将___________,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1:1,说明亮红眼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
(4)果蝇的眼色与色素合成细胞产生的眼黄素有关,眼黄素由色氨酸经过酶促反应合成。研究发现亮红眼果蝇眼睛中眼黄素显著偏低,而色氨酸酶促反应途径没有受到影响。由此推测,亮红眼基因与色氨酸____有关。
6.
科研人员获得了两种单基因被“敲除”的拟南芥突变体——C2和C5,与野生型比较,根毛长度或主根长度发生了变化,如下图所示。

(1)科研人员通过____________法将T-DNA上插入了青霉素抗性基因的Ti质粒转入拟南芥细胞中,经筛选获得C2和C5突变体。从功能上来说,筛选转基因拟南芥时所使用的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培养基。
(2)据图可知,C2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推测C2的基因被“敲除”后,很可能影响了细胞的____________生长。
(3)将C2和C5突变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生型,说明这两种突变均为____________突变。让F1植株随机授粉,将所得的种子播种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发现有1%的种子不能完成萌发,推测这两对基因____________。预测双突变体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双突变体植株在F2中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C5植株根部的分生细胞在有丝分裂时缺乏一种周期性出现和消失的酶,这种酶与纤维素的合成有关。请解释C5植株出现突变性状的原因: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6题)

7.
下列物质运输途径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可能存在的是()
A.吸收的葡萄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B.合成的细胞膜蛋白: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膜
C.转录的mRN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
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8.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腺细胞:发达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分泌功能有关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向肠腔突起,增加吸收面积
C.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为运输氧气提供更多的空间
D.卵细胞:体积大,有利于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9.
下图1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③D.②与④
10.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形成③的过程中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B.细胞②中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
C.细胞④不是③的子细胞,仅有一个染色体组
D.细胞④为次级精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
11.
研究人员发现了两株拟南芥雄性不育突变体W1和W2,二者均不能结实,显微镜下可见花粉壁空壳。W1和W2分别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杂交后代花粉育性均正常。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野生型与突变体间可进行正反交实验
B.W1和W2的雄性不育由显性基因控制
C.通过DNA测序技术可查找突变位点
D.通过基因探针可确定突变基因的功能
12.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细胞内寄生并依赖于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复制增殖   ②没有细胞结构,但有呼吸和生物合成等代谢的酶系   ③仅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④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和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⑤同所有生物一样,能够发生遗传.变异和进化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6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