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为探究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一些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研究小组利用下列供选材料用具进行了实验。材料用具:玉米籽粒;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缓冲液,淀粉,淀粉酶等;研钵,水浴锅,天平,试管,滴管,量筒,容量瓶,显微镜,玻片,酒精灯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1)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蛋白质(肽类)含量变化,在不同发芽阶段玉米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试剂,比较颜色变化。该实验需要选用的器具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试管 ②滴管 ③量筒 ④酒精灯 ⑤显微镜
(2)为了检测玉米籽粒发芽过程中淀粉含量变化,将不同发芽阶段的玉米籽粒纵切,滴加__________,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胚乳呈蓝色块状,且随着发芽时间的延长,蓝色块状物变小。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3)为了验证上述蓝色块状物变小是淀粉酶作用的结果,设计了如下实验:在1~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应的提取液和溶液(如下图所示),40℃温育30 min后,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60℃水浴加热,观察试管内颜色变化。
请继续以下分析:

①设置试管1作为对照,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
②试管2中应加入的X是__________的提取液。
③预测试管3中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_。若试管4未出现预期结果(其他试管中结果符合预期),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2.
叶绿体中催化CO2固定的酶R由叶绿体DNA编码的大亚基和细胞核DNA编码的小亚基共同组装而成,其合成过程及部分相关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酶R时,细胞核DNA编码小亚基的遗传信息__________到RNA上,RNA进入细胞质基质后指导多肽链合成;在叶绿体中,参与大亚基肽链合成的RNA中,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_。
(2)进行光合作用时,组装完成的酶R需ATP参与激活,光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是在_________上(填场所)完成的。活化的酶R催化CO2固定产生C3化合物(C3-Ⅰ),C3-I还原为三碳糖(C3-Ⅱ),这一步骤需要__________作为还原剂。在叶绿体中C3-Ⅱ除了进一步合成淀粉外,还必须合成化合物X以维持卡尔文循环,X为__________。
(3)作为光合作用的重要成分,X在叶绿体中的浓度受多种因素调控,下列环境条件和物质代谢过程,与X浓度相关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外界环境的CO2浓度
②叶绿体接受的光照强度
③受磷酸根离子浓度调节的C3-Ⅱ输出速度
④酶R催化X与O2结合产生C2化合物的强度
(4)光合作用旺盛时,很多植物合成的糖类通常会以淀粉的形式临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假如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可能导致叶绿体__________。

(1)合成酶R时,细胞核DNA编码小亚基的遗传信息__________到RNA上,RNA进入细胞质基质后指导多肽链合成;在叶绿体中,参与大亚基肽链合成的RNA中,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_。
(2)进行光合作用时,组装完成的酶R需ATP参与激活,光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是在_________上(填场所)完成的。活化的酶R催化CO2固定产生C3化合物(C3-Ⅰ),C3-I还原为三碳糖(C3-Ⅱ),这一步骤需要__________作为还原剂。在叶绿体中C3-Ⅱ除了进一步合成淀粉外,还必须合成化合物X以维持卡尔文循环,X为__________。
(3)作为光合作用的重要成分,X在叶绿体中的浓度受多种因素调控,下列环境条件和物质代谢过程,与X浓度相关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外界环境的CO2浓度
②叶绿体接受的光照强度
③受磷酸根离子浓度调节的C3-Ⅱ输出速度
④酶R催化X与O2结合产生C2化合物的强度
(4)光合作用旺盛时,很多植物合成的糖类通常会以淀粉的形式临时储存在叶绿体中,假如以大量可溶性糖的形式存在,则可能导致叶绿体__________。
3.
杜洛克猪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组成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
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I、i,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毛色 | 红毛 | 棕毛 | 白毛 |
基因组成 | A_B_ | A_bb、aaB_ | aabb |
(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
①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②F1测交,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___________。
③F2中纯合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棕毛子代的基因型组合有_________种(不考虑正反交)。
④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
(3)若另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I、i,I基因对A和B基因的表达都有抑制作用,i基因不抑制,如I_A_B_表现为白毛。基因型为IiAaBb的个体雌雄交配,子代中红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9题)
4.
如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纸层析的实验结果,样品分别为新鲜菠菜叶和一种蓝藻经液氮冷冻研磨后的乙醇提取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研磨时加入CaCO3过量会破坏叶绿素 |
B.层析液可采用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 |
C.在敞开的烧杯中进行层析时,需通风操作 |
D.实验验证了该种蓝藻没有叶绿素b |
6.
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
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 |
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
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
7.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间期既有基因表达又有DNA复制 |
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
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
D.细胞癌变由与癌有关基因的显性突变引起 |
8.
下图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图中1~8表示基因。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与2、3、4互为等位基因,与6、7、8互为非等位基因 |
B.同一个体的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也应含有基因1~8 |
C.1与3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离,1与2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离 |
D.1分别与6、7、8组合都能形成重组型的配子 |
9.
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
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 |
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
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
10.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 |
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 |
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 |
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 |
11.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
12.
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
3.多选题- (共3题)
13.
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的数量倍增发生于分裂前期的细胞中 |
B.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②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
C.RNA和RNA聚合酶穿过结构③的方向相同 |
D.④、⑤处的核糖体均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
14.
有些实验可以通过染色改进实验效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甲基绿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
B.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
C.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可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 |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用台盼蓝染液区分菌体死活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9道)
多选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