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如图是探究光合作用历程中科学家做的三个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观察_______得出实验结论;若某人重复做此实验,却发现细菌在叶绿体的受光部位分布最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三个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需要进行“黑暗”处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可通过比较_______的差异确定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的来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还利用了相同的方法研究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观察_______得出实验结论;若某人重复做此实验,却发现细菌在叶绿体的受光部位分布最少,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三个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需要进行“黑暗”处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可通过比较_______的差异确定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氧气的来源。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还利用了相同的方法研究__________________。
2.
杂种优势泛指杂种品种即F1(杂合子)表现出的某些性状或综合性状优越于其亲本品种(纯系)的现象。现阶段,我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均为杂合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是雌雄同株的作物,花为单性花。在杂交过程中,玉米相对于豌豆可以简化的环节是在对母本处理时,省去了_____,在开花前直接给雌、雄花序________________处理即可。
(2)在农业生产发现,玉米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明显,但是F2会出现杂种优势衰退现象,这种现象称为______。因此,生产上需要年年制备纯合子做亲本。
(3)玉米的大粒杂种优势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1A2)控制,现将若干大粒玉米杂交种平分为甲、乙两组,相同条件下隔离种植,甲组自然状态授粉,乙组人工控制自交授粉。若所有的种子均正常发育,第3年种植时甲组和乙组杂种优势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小穗的基因型有_____种.若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F2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4,则说明基因的传递_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5)如果玉米的某杂种优势性状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若某杂种优势品种n对基因都杂合,其后代n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衰退,该品种自然状态授粉留种,第二年种植时(F2)表现衰退的概率为________,由此推断F2杂种优势衰退速率与杂合等位基因对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玉米是雌雄同株的作物,花为单性花。在杂交过程中,玉米相对于豌豆可以简化的环节是在对母本处理时,省去了_____,在开花前直接给雌、雄花序________________处理即可。
(2)在农业生产发现,玉米杂交种(F1)的杂种优势明显,但是F2会出现杂种优势衰退现象,这种现象称为______。因此,生产上需要年年制备纯合子做亲本。
(3)玉米的大粒杂种优势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1A2)控制,现将若干大粒玉米杂交种平分为甲、乙两组,相同条件下隔离种植,甲组自然状态授粉,乙组人工控制自交授粉。若所有的种子均正常发育,第3年种植时甲组和乙组杂种优势衰退率(小粒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4)玉米的大穗杂种优势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B1B2C1C2)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都纯合时表现为衰退的小穗性状,小穗的基因型有_____种.若大穗杂交种(B1B2C1C2)自交,F2出现衰退的小穗性状的概率为1/4,则说明基因的传递___________(遵循,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5)如果玉米的某杂种优势性状由n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每对等位基因都独立遗传。若某杂种优势品种n对基因都杂合,其后代n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衰退,该品种自然状态授粉留种,第二年种植时(F2)表现衰退的概率为________,由此推断F2杂种优势衰退速率与杂合等位基因对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4题)
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参与生命活动调节的物质都是蛋白质或脂质 |
B.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的都是大分子物质 |
C.经转录得到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 |
D.植物缺乏某种元素时,首先在老叶表现症状,可能的原因是元素能够由老叶转移至新叶 |
5.
图甲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乙表示该精原细胞形成的精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若只考虑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复制形成的两个A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B.图乙所示的精细胞形成的最可能原因是在减数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
C.与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为AdE、aDe、aDe |
D.该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可能产生了四种不同基因组成的精细胞 |
6.
有关遗传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豌豆圆粒与皱粒杂交,正交和反交可在两个亲本中进行 |
B.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杂交实验时直接将不同性状的亲本间行种植 |
C.在一个种群中发现一个新性状,可通过测交法确定新性状个体的基因型 |
D.杂交时,为了防止其他花粉干扰实验结果,可对豌豆直接进行套袋处理 |
3.实验题- (共1题)
7.
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对无机盐元素的需求量,培养基中的元素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___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_____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或少加______(填“6-BA”或“IAA”)。

(1)按照植物对无机盐元素的需求量,培养基中的元素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___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_____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或少加______(填“6-BA”或“IAA”)。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