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8178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1

1.非选择题(共1题)

1.
变异链球菌在牙面的粘附、集聚是龋齿发生的先决条件,转基因可食防龋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变异链球菌中与龋齿发生密切相关的抗原基因(PAcA基因)转入植物的表达载体中,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的可食用基因工程疫苗。
(1)转基因植物的制备:
单一使用PAcA基因,机体免疫应答不理想,霍乱毒素中有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氨基酸序列(CTB),将CTB基因与PAcA基因连接成嵌合(PAcA-CTB)基因,作为____________与Ti质粒的T-DNA拼接,并用________法导入离体的黄瓜叶肉细胞中,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转基因植株。
(2)对上述含PAcA-CTB基因的植株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中一些植株体细胞中含两个PAcA-CTB基因(用字母A表示,基因间无累加效应)。为了确定这两个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研究人员单独种植每株黄瓜,将同一植株上雄花花粉授到雌花柱头上(自交),通过子一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进行分析:
①若F1中疫苗植株:非疫苗植株=____________,则PAcA-CT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如图甲所示。

②若F1中疫苗植株:非疫苗植株=3:1,请在图乙中标出基因;若F1全为疫苗植株,请在图丙中标出基因____________。
(3)上述三种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适于进行推广种植的是两个基因位于________的植株。多年后,若出现了非疫苗植株,请写出一种可能的变异类型及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0题)

2.
下列关于ATP和ADP的转化,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渗透失水的过程,伴随着ATP转化为ADP
B.糖酵解的过程中,伴随着ATP转化为ADP
C.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伴随着ATP转化为ADP
D.光合作用水的光解过程,伴随着ATP转化为ADP
3.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4.
某植物根尖每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都有40条染色体。下表中能正确表示该植物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单体数目的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染色体(条)
染色单体(条)
A
40
80
40
20
B
10
20
20
0
C
20
40
40
20
D
20
40
20
0
 
A.AB.BC.CD.D
5.
下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核裂解和重建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B. ①中完成DNA的复制及相关蛋白的合成
C. ②和③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
D. 若此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①中会发生联会
6.
如图为某哺乳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及其上基因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中有两个四分体,发生过交换重组
B.细胞②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四个染色体组
C.细胞③中有同源染色体,也有等位基因分离
D.细胞④不是③的子细胞,仅有一个染色体组
7.
下图是细胞的两种增殖方式染色体行为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种方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子细胞都含有P1、P2、M1、M2
B.乙种方式P1和M1、P2和M2分离,子细胞具有不同组合的染色体
C.利用甲种方式繁殖后代,有利于生物遗传性状的稳定和物种的进化
D.繁殖过程中存在乙种方式的生物,有利于种群适应环境和发展进化
8.
绿色荧光标记的X染色体DNA探针(X探针),仅能与细胞内的X染色体DNA的一段特定序列杂交,并使该处呈现绿色荧光亮点。同理,红色荧光标记的Y染色体DNA探针(Y探针)可使Y染色体呈现一个红色荧光亮点。同时用这两种探针检测体细胞,可诊断性染色体数目是否存在异常。医院对某夫妇及胎儿的体细胞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X、Y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 据图分析可知雌性个体有伴X染色体基因的异常表现
C. Y染色体DNA上必定有一段与Y探针相同的碱基序列
D. 图中流产胎儿多余的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亲
9.
现有纯种果蝇品系①〜④,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品系




隐性性状
 
残翅
紫红眼
黒身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Ⅱ、Ⅲ



 
若需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交配的品系组合为
A.①×④B.①×②C.②×④D.②×③
10.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孟德尔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能够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11.
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实验标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镜检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

3.实验题(共1题)

12.
番茄喜温不耐热,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控制的条件下,研究夜间低温条件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中白天保持25℃,从每日16:00时至次日6:00时,对番茄幼苗进行15℃(对照组)和6℃的降温处理,在实验的第0、3、6、9天的9:00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1)图1结果显示,夜间6℃处理后,番茄植株干重________对照组。这表明低温处理对光合作用的抑制________对呼吸作用的抑制。
(2)研究人员在实验中还测定了番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开放度和胞间CO2浓度,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结果表明:夜间6℃低温处理,导致__________,使__________供应不足,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暗反应,最终使净光合速率降低。
(3)光合作用过程中,Rubisco是一种极为关键的酶。
① 研究人员在低夜温处理的第0、9天的9:00时取样,提取并检测Rubisco的量。结果发现番茄叶片Rubisco含量下降。提取Rubisco的过程在0~4℃下进行,是为了避免___________。
② 为研究Rubisco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取番茄叶片细胞的总RNA, 经__________过程获得总cDNA。根据番茄Rubisco合成基因的__________设计引物,再利用___________技术扩增Rubisco合成基因。最后根据目的基因的产量,得出样品中Rubisco合成基因的mRNA的量。
③ 结果发现,低夜温处理组mRNA的量,第0天与对照组无差异,第9天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低夜温抑制了Rubisco合成基因__________过程,使Rubisco含量下降。
(4)低夜温处理还改变了光合产物向不同器官的分配,使实验组番茄叶、茎、根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高于对照组,果实的光合产物分配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10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