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三月线上测试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68166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20/3/25

1.综合题(共2题)

1.
某研究小组进行药物试验时,以动物肝细胞为材料,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供培养的细胞有甲、乙两种,甲细胞为肝肿瘤细胞,乙细胞为正常肝细胞。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将数量相等的甲细胞和乙细胞分别置于培养瓶中培养,培养液及其他培养条件均相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细胞数量比乙细胞数量__________。
(2)在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适量血清,其原因是__________。
(3)在两种细胞生长过程中,当乙细胞铺满瓶壁时,其生长__________。药物试验需要大量细胞,两种细胞频繁传代,甲细胞比乙细胞可以传代的次数更__________。若用动物的肝脏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需用__________处理。
(4)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
(5)已知癌基因X过量表达与肝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要试验一种抗肿瘤药物Y对甲细胞生长的影响,可将甲细胞分为A、B两组,A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B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经培养后,从A、B两组收集等量细胞,通过分别检测X基因在A、B两组细胞中的__________或__________合成水平的差异,确定Y的药效。
2.
资料一: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是模板DNA在体外加热至95℃时解旋成单链,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单链按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结合,再调至72℃左右时,DNA聚合酶沿5′→3′(磷酸到五碳糖)的方向延伸引物合成互补链。三个步骤完成一次称为一个循环。
资料二:图1显示了目的基因及其上限制酶切点,A、B、C、D是四种单链DNA片段;图2是质粒(显示限制酶切点和标记基因),一般来说,为了使切割后的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往往使用两种限制酶,同时还要破坏载体上的一个标记基因。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利用PCR技术增加目的基因的数量,所用的酶是__________。由图1可知,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应选取__________作为引物,该DNA分子在PCR仪中经过4次循环后会产生DNA片段__________个。
(2)为了提高目的基因和质粒的重组成功率,同时有利于受体细胞的筛选,应该选择的限制酶是________。如果用限制酶PstⅠ、EcoRⅠ和HindⅢ对质粒进行切割,假设同时只有任意两个位点被切割且每次机会相等,则形成的含有完整抗四环素基因的DNA片段有__________种。
(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__________。
(4)对基因组文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含有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B.基因中含有启动子和内含子
C.文库的基因是通过受体菌承载的D.文库中的全部基因可以在物种间交流

2.单选题(共14题)

3.
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刺激脑干引起呼吸加快,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免疫能力低可能会引起人体稳态失衡,免疫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稳态的维持
D.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温觉的部位
4.
右图为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示意图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装填图甲中凝胶色谱柱时一旦发现柱内有气泡存在,就需要重装
B.图甲中大分子蛋白质因阻力大而移动慢,所以最后从层析柱中流出来
C.图乙中凝胶中加入的SDS可以使蛋白质迁移速率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
D.已知凝胶中的SDS带负电,则应在电泳槽的①处接电源负极,②处接电源正极
5.
如图表示细胞内DNA复制和细胞外PCR扩增两个过程,两反应过程的条件中相同的是(   )
A.模板B.原料C.酶D.能量供应
6.
以下为形成cDNA过程和PCR扩增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催化①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
B.④过程发生的变化是引物与单链DNA结合
C.催化②⑤过程的酶都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
D.③过程需要高温和ATP供能才能完成
7.
下图列举了几种植物的育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过程形成的c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一定是a细胞内染色体数的两倍
B.乙方式射线处理后可以获得大量的具有有利性状的材料
C.与杂交育种相比,丙方式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通过丁方式,细胞c发育成新植株涉及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与分离
8.
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下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C.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D.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9.
下列关于产纤维素酶菌分离及运用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筛选培养基中应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或蔗糖提供生长营养
B.可从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菌
C.在分离平板上长出的菌落需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
D.用产纤维素酶菌发酵处理农作物秸秆可提高其饲用价值
10.
现有甲、乙两种二倍体纯种植物,甲植物的光合产量高于乙植物,但乙植物更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相关性状均由核基因控制)。现要利用甲、乙两种植物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下列技术不可行的是()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获得符合要求的四倍体杂种植株
B.将乙种植物耐盐基因导入甲种植物的体细胞中,可培育出所需植株
C.两种植物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可较快获得所需植株
D.诱导两种植物的花粉融合后培育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可培育出所需植株
11.
甲、乙两图为“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涉及的两个操作装置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的烧杯和图乙的试管中所用溶剂都为NaCl溶液,但两者浓度不同
B.图乙试管经少许加热后即可观察到一支试管中的溶液明显变蓝,另一支试管中的溶液不变蓝
C.图甲操作需用玻棒迅速搅拌以使DNA成为絮状沉淀并缠绕在玻棒上
D.图乙操作中所用的二苯胺需现配现用以达到较好的鉴定效果
12.
1987年,美国科学家将萤火虫的萤光素基因转入烟草植物细胞,获得高水平的表达。长成的植物通体光亮,堪称自然界的奇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
①萤火虫与烟草植物的DNA结构基本相同
②萤火虫与烟草植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③烟草植物体内合成了萤光素
④萤火虫和烟草植物合成蛋白质的方式基本相同
A.①和③B.②和③C.①和④D.①②③④
13.
下图为DNA分子的某一片段,其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酶的作用部位,则相应的酶依次是(  )
A.DNA连接酶、限制酶、解旋酶B.限制酶、解旋酶、DNA连接酶
C.解旋酶、限制酶、DNA连接酶D.限制酶、DNA连接酶、解旋酶
14.
克隆是指个体的部分组织或一个体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产生新个体的过程.以下现象属于克隆的是(  )
①大肠杆菌分裂生殖
②植物细胞组织培养
③非洲爪蟾细胞核移植
④花生种子萌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5.
下图是某克隆羊培育过程模式图,试分析获得该克隆羊的生殖方式、该克隆羊的基因型以及该克隆羊发育成熟时所分泌的性激素依次是()
A.无性生殖、Aa、雌性激素
B.无性生殖、aa、雄性激素
C.有性生殖、aa、雄性激素
D.有性生殖、AA、雌性激素
16.
实验小组的同学从小白鼠的体内提取了一种激素,推测可能是胰岛素或甲状腺激素。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激素是何种激素,把生理状况相同的小鼠分成四组,编号甲、乙、丙、丁,给甲组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该激素,乙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丙组小鼠饲喂含该激素的饲料,丁组小鼠饲喂不含该激素的饲料,观察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甲组小鼠出现休克,注射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B.如果甲组小鼠比乙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C.如果丙组小鼠出现休克,饲喂适量的葡萄糖后恢复,说明该激素是胰岛素
D.如果丙组小鼠比丁组小鼠兴奋、呼吸和代谢加快,说明该激素是甲状腺激素

3.选择题(共1题)

17.

利用野生油菜与本地油菜杂交培育出的高产油菜品种,造福了一方百姓.这种培育高产油菜的方法,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