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如图为某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是[ ]____。
(2)将该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结构[ ]____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细胞,细胞将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3)图中3、5、6、8、9等所示结构的膜都以____为基本支架。
(4)此细胞能合成一种蛋白酶,并能将其分泌到细胞外,此酶先在核糖体合成,再依次经过 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进行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均需[ ]____提供能量。

(1)图中不应该出现的结构是[ ]____。
(2)将该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结构[ ]____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细胞,细胞将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3)图中3、5、6、8、9等所示结构的膜都以____为基本支架。
(4)此细胞能合成一种蛋白酶,并能将其分泌到细胞外,此酶先在核糖体合成,再依次经过 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进行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均需[ ]____提供能量。
2.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种子对皱粒(r)种子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黄色圆粒),______________(绿色圆粒)。
(2)在F1中,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_____________种,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黄色圆粒),______________(绿色圆粒)。
(2)在F1中,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之间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
(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有_____________种,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1题)
3.
如图是细胞中几种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缺乏I元素,将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 组成生物的蛋白质若含S等元素,这些元素一定位于R基团中
C. 组成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元素只有C、H、O
D. 植物发育过程中,如果缺乏了Mg元素,植物的叶片呈黄色

A. 人体缺乏I元素,将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 组成生物的蛋白质若含S等元素,这些元素一定位于R基团中
C. 组成核糖和脱氧核糖的元素只有C、H、O
D. 植物发育过程中,如果缺乏了Mg元素,植物的叶片呈黄色
5.
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直接的能量来源,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分子由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组成 |
B.抗体的分泌不需要消耗ATP |
C.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 |
D.ATP中靠近A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 |
7.
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膜不具有流动性 |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都完全相同 |
C.细胞膜不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
D.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和细胞器膜、核膜等膜结构共同构成 |
8.
下图是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Ⅰ
B. 由过程Ⅱ可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精子
C.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过程 I 和 Ⅱ
D. 仅有过程Ⅰ即可维持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Ⅰ
B. 由过程Ⅱ可知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精子
C.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过程 I 和 Ⅱ
D. 仅有过程Ⅰ即可维持亲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12.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发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学的基本规律 |
B.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
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验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D.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不能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
13.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神经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
3.选择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11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