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1题)
1.
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
(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_______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
(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_______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_____________。
(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________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__________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8题)
2.
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行调节 |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 |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
D.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进行调节 |
3.
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
4.
用PCR方法检测转基因植株是否成功导入目的基因时,得到以下电泳图谱,其中1号为DNA标准样液(Marker),10号为蒸馏水。PCR时加入的模板DNA如图所示。据此做出分析不合理的是


A.PCR产物的分子大小在250至500bp之间 |
B.3号样品为不含目的基因的载体DNA |
C.9号样品对应植株不是所需的转基因植株 |
D.10号的电泳结果能确定反应体系等对实验结果没有干扰 |
5.
灰沼狸生活在南非,营集群生活。一些个体在群中其它个体取食时,占据高处放哨。放哨者通常第一个发现接近的捕食者,并且发出警告声后,迅速到达安全的地方。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据上述现象及实验,无法推断出:
组别 | 受试者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甲组 | 前3天没参与站岗放哨的灰沼狸 | 用25g熟蛋喂食10个个体 | 站岗频繁且时间长 |
不喂食10个个体 | 站岗不频繁,且时间短 | ||
乙组 | 前3天参与站岗放哨的灰沼狸 | 用25g熟蛋喂食10个个体 | 站岗频繁且时间长 |
不喂食10个个体 | 站岗不频繁,且时间短 |
据上述现象及实验,无法推断出:
A.站岗放哨是利己又利他的动物行为 | B.站岗放哨者与取食者是互利共生关系 |
C.实验结果与是否经历过站岗放哨无关 | D.站岗放哨行为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6.
原始鸟卵是白色无斑纹的,现在的鸟卵在卵色、斑纹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别。科研人员发现,洞巢中鸟卵往往为白色,开放性巢的鸟卵一般有颜色或斑纹。某些鸟类会将卵产到其他鸟的巢中,由其代孵卵。以下关于卵色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开放性巢鸟卵的颜色或斑纹降低了卵的隐蔽性 |
B.在光线差的环境下白色卵利于亲鸟孵卵和翻卵 |
C.代孵卵与鸟巢中原有卵的卵色和斑纹可能高度相似 |
D.卵的颜色深浅或斑纹的有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7.
我国科学家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发现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西瓜少籽。再将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上,诱导子房发育得到完全无籽西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西瓜少籽可能是四倍体联会出现紊乱造成 |
B.完全无籽西瓜果肉细胞中只有2个染色体组 |
C.涂抹萘乙酸前后应设法避免雌蕊接受花粉 |
D.涂抹的萘乙酸促进了四倍体西瓜果实的发育 |
8.
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核糖体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 |
B.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 |
C.抗体由细胞溶胶中的游离核糖体合成 |
D.是按照mRNA的信息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的场所 |
9.
科研人员给予突触a和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以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突触前、后两神经元的膜电位,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不合理的是( )
A.静息状态下膜内电位比膜外低约70mV |
B.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阳离子内流 |
C.突触a和b分别为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 |
D.兴奋在突触前、后两神经元间的传递没有延迟 |
3.选择题- (共1题)
4.多选题- (共1题)
11.
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
5.实验题- (共2题)
12.
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长期持续的压力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紊乱。

(1)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当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时,支配肾上腺的神经兴奋,兴奋以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并释放________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产生短期压力效应。
(2)情绪压力下,机体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进行调节。此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会促进垂体分泌__________(激素b),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和释放的糖皮质激素量增加。健康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体内的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激素分泌的稳态。若下丘脑或垂体的_________数量和功能下降,将造成上述作用减弱,HPA 轴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而引发长期且持久的心境低落等长期压力效应。
(3)人的情绪是由激发情绪的刺激传到大脑的情绪中枢后而产生。5-羟色胺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升高会影响到5-羟色胺的信号传递(见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的________通道打开,使该离子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囊泡的________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分子簇结合,随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5-羟色胺以_______的方式释放。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可与_________结合,实现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4)为研究糖皮质激素对递质5-羟色胺分泌的影响,科学家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如下表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并结合(1)(2)(3)的分析,补充和完善下图字母后面横线中的内容,展示你对持续“情绪压力”引起长期心境低落的机理的理解_____。


(1)图为人体产生情绪压力时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受下丘脑调节的模式图,肾上腺髓质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__。当情绪压力刺激下丘脑时,支配肾上腺的神经兴奋,兴奋以__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末梢并释放________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促进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产生短期压力效应。
(2)情绪压力下,机体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进行调节。此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会促进垂体分泌__________(激素b),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和释放的糖皮质激素量增加。健康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体内的_______调节机制保证了激素分泌的稳态。若下丘脑或垂体的_________数量和功能下降,将造成上述作用减弱,HPA 轴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而引发长期且持久的心境低落等长期压力效应。
(3)人的情绪是由激发情绪的刺激传到大脑的情绪中枢后而产生。5-羟色胺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升高会影响到5-羟色胺的信号传递(见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的________通道打开,使该离子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囊泡的________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分子簇结合,随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5-羟色胺以_______的方式释放。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可与_________结合,实现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4)为研究糖皮质激素对递质5-羟色胺分泌的影响,科学家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如下表
组别 | 神经细胞内突触囊泡中5-羟色胺的量 | 神经细胞内突触囊泡 蛋白分子mRNA含量 |
正常大鼠 | 正常 | 正常 |
长期情绪低落大鼠 | 正常 | 低 |
服用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大鼠 | 正常 | 正常 |
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并结合(1)(2)(3)的分析,补充和完善下图字母后面横线中的内容,展示你对持续“情绪压力”引起长期心境低落的机理的理解_____。

13.
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实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

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为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 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 mg/L浓度的溶液促进切货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_______ 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_______ 。
(3)生长素类似物A溶解于_______ 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切段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目的是减少_______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____ mm。浓度为0.00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
______ (选填“有”或“无”)促进作用;与浓度为1 mg/L的结果葙比。浓度为10mg/L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是________ 。
(5)图2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_______ (选填下列选项前的字母)。
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_________ 。

请分析并回答:
(1)生长素为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
(3)生长素类似物A溶解于
(4)图2中,对照组切段的平均长度是
(5)图2中,浓度为0.1mg/L时实验二所得数据与实验一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
A.舍弃 | B.修改 | C.如实填写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8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