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2题)
1.
红叶李是一种观叶植物,其叶色由花色素苷与叶绿素的比值决定,叶片发绿时观赏价值下降。研究人员通过对红叶李遮光处理,探究影响色素含量的原因,实验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红叶李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分布在______(细胞器)中。观赏价值最高时,叶片对______光的吸收量下降,使其呈现艳丽的色彩。
(2)实验中影响花色素苷与叶绿素比值的因素有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可溶性糖是合成花色素苷的原料,合成花色素苷的过程属于______(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光照较强、气温较高的7~8月间,红叶李观赏价值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回答下列问题:
(1)红叶李叶肉细胞中的色素分布在______(细胞器)中。观赏价值最高时,叶片对______光的吸收量下降,使其呈现艳丽的色彩。
(2)实验中影响花色素苷与叶绿素比值的因素有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可溶性糖是合成花色素苷的原料,合成花色素苷的过程属于______(填“吸能反应”或“放能反应”)。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光照较强、气温较高的7~8月间,红叶李观赏价值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2.
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腿部有斑纹和无斑纹是核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现有纯合有斑纹和纯合无斑纹雌雄性个体若干;
请利用上述果蝇为实验材料,探究控制腿部有、无斑纹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2)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若________________,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请利用上述果蝇为实验材料,探究控制腿部有、无斑纹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2)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3)若________________,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单选题- (共28题)
3.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中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 |
B.癌症的发生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一种累积效应 |
C.细胞分化可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于普遍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
D.细胞凋亡不是被动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及调控等作用 |
4.
在适宜温度和CO2浓度条件下,测得某森林中林冠层四种主要乔木幼苗叶肉细胞的生理指标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 马尾松 | 苦槠 | 石栎 | 青冈 |
光补偿点(千勒克斯) | 7 | 3 | 1.5 | 1 |
光饱和点(千勒克斯) | 11 | 6 | 3 | 2.5 |
A.光照强度大于7千勒克斯,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全部进入线粒体被利用 |
B.光照强度小于6千勒克斯,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 |
C.苦槠的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是石栎的最大光合作用强度的二倍 |
D.若呼吸速率不变,适当降低环境温度,青冈的光补偿点将大于1 |
5.
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类氧化分解能为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提供能量 |
B.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
C.组成多糖、蛋白质和核酸的单体是它们彻底水解的产物 |
D.组成上述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一般不具备物种特异性 |
6.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
B.细胞间传递信息不一定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 |
C.硅肺的形成与肺泡细胞溶酶体内缺乏某种酶有关 |
D.乳酸菌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
7.
下列教材中相关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DNA是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的 |
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C.利用荧光标记的方法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磷脂具有流动性 |
D.运用荧光标记的手段,可以观察到某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
8.
如图表示一个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及染色体上的DNA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实线也可以表示整个细胞中DNA分子的数量变化 |
B.图中两曲线重叠的各段所在时期,每条染色体都不含染色单体 |
C.CE段的细胞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并出现交叉互换的现象 |
D.在AG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HQ段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
9.
下图为生物学实验过程或结果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色素带②和④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蓝绿色的叶绿素a |
B.若图乙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
C.图丙右侧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替代进行检测 |
D.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待根长至5 cm左右剪取尖端2~3 cm用于解离 |
10.
图是某实验小组利用A酶和B酶进行实验后绘制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 |
B.酶活性可用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 |
C.若要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将温度控制在50℃左右 |
D.80℃时A酶的空间结构完整,B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
11.
将水稻、番茄幼苗分别放在含Mg2+、Ca2+和SiO4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番茄营养液中Mg2+、Ca2+浓度下降,而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升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稻培养液中Mg2+、Ca2+浓度升高,是水稻细胞外排离子的结果 |
B.植物根成熟区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
C.番茄与水稻相比, 其对Mg2+、Ca2+ 需要量大,而对SiO44-需要量小 |
D.此实验说明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差异取决于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 |
12.
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图1为ATP的结构,图2为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图1的A代表腺嘌呤核苷酸,b、c为高能磷酸键 |
B.图2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
C.在无氧与有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可发生图2向左的反应 |
D.酶1和酶2的作用结果不同,但机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13.
下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据图推断错误的是:


A.图B和图C的靶细胞可以是同一种细胞 |
B.图A表示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直接接触实现,例如精子与卵细胞 |
C.图A可以表示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 |
D.图A、B、C均需要受体参与, 与受体作用的信号分子都是蛋白质 |
14.
如图所示为生物界较为完善的中心法则,其中①〜⑤表示不同的信息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增殖过程中可能出现①、②或⑤过程,而细胞生物无②和⑤的机制 |
B.图中①②③⑤过程中均有碱基配对现象,而④过程没有 |
C.③过程最终形成的RNA都携带密码子和反密码子 |
D.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
16.
果蝇种群中某个体X染色体上重复了一个相同的完整基因片段,使其复眼由椭圆形变成条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条形眼果蝇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可能会被淘汰 |
B.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C.该条形眼果蝇与正常椭圆形眼果蝇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
D.果蝇与复眼形状相关的所有等位基因构成该种果蝇的基因库 |
17.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聚合酶催化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模板链上的脱氧核苷酸形成氢键 |
B.DNA分子先解开双螺旋结构再进行复制 |
C.复制可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发生在线粒体中 |
D.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的碱基序列一定相同 |
18.
下列有关DNA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A和T之间靠形成氢键链接 |
B.每个磷酸基团上都连着两个核糖 |
C.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
D.一条双链DNA片段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 |
19.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dd(3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与基因重组无关 |
B.任何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只能来源于基因突变 |
C.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D.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说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 |
20.
科研人员调查某地不同植物花冠筒的深度与昆虫口器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昆虫口器的不同长度是吸食不同深度花冠筒花蜜造成的 |
B.花冠筒的不同深度有利于减弱昆虫间生存斗争的强度 |
C.各种昆虫口器长度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
D.昆虫口器不同长度、花冠筒不同深度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
21.
某种鸟为ZW型性别决定,羽毛有白羽和粟羽,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该鸟有白羽和粟羽两个品系,每个品系均能稳定遗传。将两品系杂交,正交时后代为白羽和粟羽,数量相当。反交时后代全为粟羽。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反交的结果表明粟羽对白羽为显性性状 |
B.将反交产生的粟羽鸟继续交配,后代全为粟羽 |
C.参与正交的雌鸟和雄鸟的基因型分别为ZAW、ZaZa |
D.正反交的结果表明A、a基因不可能位于线粒体DNA上 |
22.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后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以确定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B.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不含32P |
C.搅拌和离心的目的是一样的,均可使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 |
D.该实验也可以选择14C和15N这两种同位素分别对DNA和蛋白质进行标记 |
23.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的致病基因与人类红绿色盲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
B.Ⅲ-3可能同时携带这两种病的致病基因 |
C.Ⅱ-1和Ⅲ-4的相关基因型都有两种可能 |
D.若Ⅲ-1与Ⅲ-8结婚,生育一个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48 |
24.
如图表示雌果蝇的卵原细胞及其X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位置,该果蝇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能是( )


A.XHE:Xhe:XhE:XHe=1:1:1:1 | B.XhE:XHe=1:1 |
C.XHE:Xhe:XhE:XHe=8:8:42:42 | D.XHE:Xhe:XhE:XHe=42:42:8:8 |
25.
在作物育种中,使作物具有矮生性状是某些农作物性状改良的方向之一。实验小组利用诱发基因突变的方法从某二倍体野生型水稻(株高正常)田中获得了一株矮生型突变体,将该突变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矮生植株占5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可用矮生型突变体植株逐代自交的方法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植株 |
B.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
C.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发生了整倍性的变化 |
D.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长势弱小,所结的种子比野生型水稻的小 |
26.
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A-、a-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A和a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为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现有AA、Aa、aa、AA-、A-a、aa-共6种玉米植株,下列哪种实验方案最合适
A.aa(♂)×A-a(♀)、aa(♀)×A-a(♂) | B.aa-(♂)×Aa(♀)、aa-(♀)×Aa(♂) |
C.aa(♂)×AA-(♀)、aa(♀)×AA-(♂) | D.A-a(♂)×A-a(♀) |
27.
孟德尔运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通过观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发现问题 |
B.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是假说的内容之一 |
C.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是孟德尔根据假说进行的演绎推理 |
D.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
28.
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 a 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 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 67 只,其中雄金鱼 21只,则 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 F2成活个体中,a 基因频率为()
A.1/11 | B.1/6 | C.1/8 | D.1/14 |
29.
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 、a和B 、b两对基因控制(A 、B控制深色性状),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也相同。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关于其子女皮肤颜色深浅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子女可产生四种表现型 |
B.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
C.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占1/4 |
D.与亲代AaBb皮肤颜色深浅一样的有3/8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2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