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1题)
1.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验证的,以下是有关此实验的思考。

(1)如图为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模式图,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现有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位于此同源区段,则与此相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此性状的遗传与性别______(填“有”或“无”)关系。请写出支持的一个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结果,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解释。甲同学的解释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具有隐性纯合的雌性个体胚胎致死”,该解释______(填“是”或“否”)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乙同学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雌果蝇有储精囊,交配过一次后会储备大量精子,用于多次受精作用,而雄果蝇交配后一般很快就会死去。现要从野生型及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选择材料只做一代杂交实验检验乙同学的解释和摩尔根的假说,请写出实验方案。(要求写出杂交方案,结果预测、结论等。)
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图为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模式图,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现有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位于此同源区段,则与此相关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此性状的遗传与性别______(填“有”或“无”)关系。请写出支持的一个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结果,有同学提出不同的解释。甲同学的解释是:“控制白眼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具有隐性纯合的雌性个体胚胎致死”,该解释______(填“是”或“否”)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乙同学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雌果蝇有储精囊,交配过一次后会储备大量精子,用于多次受精作用,而雄果蝇交配后一般很快就会死去。现要从野生型及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选择材料只做一代杂交实验检验乙同学的解释和摩尔根的假说,请写出实验方案。(要求写出杂交方案,结果预测、结论等。)
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6题)
2.
为验证Mg元素是番茄植株必需的矿质元素,某同学将两株同品种且生长状况一致的番茄植株分别放入下图中甲组和乙组培养液中,实验在25℃温度且充足光照下进行20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组中若分别加入多株生长状况相同的番茄植株,则实验结果将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 |
B.实验20天后对照组番茄叶片发黄,此现象与缺Mg导致此组叶片中叶绿素合成不足有关 |
C.20天后甲组培养液中Si4+离子浓度比实验前高,现象说明番茄根部不吸收溶液中Si4+ |
D.其它条件不变,实验中向甲组溶液中通入空气向乙组溶液中通入氮气,此举可探究不同气体对番茄根吸收Mg2+速率的影响 |
3.
下列关于生物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的水解产物和淀粉的彻底水解产物均有还原性 |
B.脂肪酸、丙酮酸和核苷酸所含化学元素完全相同 |
C.DNA中相邻的碱基之间均通过氢键连接 |
D.病毒的核酸中嘌呤碱数量与嘧啶碱数量一定相同 |
4.
紫色洋葱是高中生物常用实验材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细胞核呈红色而细胞质呈绿色 |
B.用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时,可观察到液泡的体积先减小而后自动复原 |
C.用洋葱根尖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解离和压片步骤均有利于让组织中细胞分散开来 |
D.用洋葱管状绿叶提取光合色素时未加SiO2,而后分离色素时滤纸条上叶绿素带偏窄而类胡萝卜素带不受影响 |
5.
下列在关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使线粒体呈现灰绿色 |
B.向花生种子匀浆样液中滴加3滴苏丹Ⅲ染液,可观察到匀浆呈橘黄色 |
C.用硝酸钾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也一定能观察到自动复原现象 |
D.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蓝绿色 |
6.
某二倍体雄性动物体细胞内有2N条染色体,其生殖器官内精原细胞A进行有丝分裂精原细胞B进行减数分裂。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精原细胞A处在分裂中期时细胞内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板上
B. 精原细胞B分裂至着丝点断裂前,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均为2N
C. 不考虑变异情况下,精原细胞A在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上基因型相同
D. 不考虑变异情况下,两个精原细胞(A和B)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A. 精原细胞A处在分裂中期时细胞内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细胞板上
B. 精原细胞B分裂至着丝点断裂前,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DNA分子数目均为2N
C. 不考虑变异情况下,精原细胞A在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染色体上基因型相同
D. 不考虑变异情况下,两个精原细胞(A和B)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无同源染色体
7.
如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2n=4)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 |
B.该细胞中的每一极的三条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
C.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 |
D.若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参与受精,形成的后代为三体 |
8.
某哺乳动物有角与无角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角父本与无角母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一代中:雄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3:1;雌性中有角与无角比例为1:3。关于子代雌雄个体中性状分离比差异原因的分析,最可能的是
A.无角为显性性状,且有角和无角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
B.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雄性亲本产生的隐性配子有1/2不育 |
C.有角为显性性状且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子代中雌性有角个体中有3/4死亡 |
D.有角和无角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杂合子个体在雄性中表现有角而在雌性中表现无角 |
9.
家蚕(ZW决定性别)茧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Y决定黄茧,y决定白茧,基因I抑制Y功能而i无此作用。家蚕幼蚕体色正常(T)对透明(t)为显性且T、t位于Z染色体上。雄蚕产丝量多白茧销量好,现欲选择合适家蚕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代中根据幼蚕体色选出结白茧雄蚕用于饲养。下列提供杂交组合中能满足生产要求的是
A.YYIIZTZT×yyiiZtW | B.YYiiZtZt ×yyiiZTW |
C.YyIiZTZt×yyiiZTW | D.YyIIZtZt×yyiiZTW |
10.
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在自由放养处在遗传平衡的马群中,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正常情况下,每匹母马一次只生产一匹小马。在不考虑基因突变情况下,下列不同实验结果中能判断出显隐性状的是
A.若选择 1 对栗色马个体交配,所生一匹小马表现为栗色 |
B.若选择多对栗色马与白色马杂交,若子代白色小马明显多于栗色小马 |
C.若随机选出一匹栗色公马和六匹白色母马分别交配,生六匹小马有三匹栗色和三匹白色 |
D.自由放养的此马群随机交配一代,若子代栗色小马明显多于白色小马 |
11.
下图是甲(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乙(致病基因用B或b表示)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家系中无突变发生且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已知正常人群中乙病携带者占1/6,且含乙病致病基因的雄配子半数致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7号个体体细胞中最多有4个致病基因 |
B.6号与8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
C.11号个体与人群中正常男性结婚,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1/46 |
D.若10号与12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只患一种病后代的概率是3/8 |
12.
下列关于生物交配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分离定律发现过程中,孟德尔发现问题阶段运用杂交和自交,检验推理阶段运用测交 |
B.正交和反交组合能判断基因在细胞核/细胞质,不能用于判断基因在常染色体/X染色体 |
C.用自交法不能检验基因型为YyRr的黄圆豌豆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D.种群中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库中基因频率,而杂交和自交均能改变基因库中基因频率 |
13.
一玉米植株基因型为AaBbDdEe,四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且分别控制四对相对性状,每对等位基因均完全显性。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及致死情况下,让此玉米植株进行自交产生F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此玉米植株产生16种数量相等雄配子和16种数量相等雌配子,但雄配子总数多于雌配子总数
B. 理论上此玉米植株自交产生F1植株中有81种基因型和16种表现型
C. 同时考虑四对性状遗传,此玉米植株自交产生F1植株中杂合子比例多于纯合子比例
D. 若只考虑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此玉米植株自交产生F1中只含一个显性基因个体比例等于只含一种显性基因个体比例
A. 此玉米植株产生16种数量相等雄配子和16种数量相等雌配子,但雄配子总数多于雌配子总数
B. 理论上此玉米植株自交产生F1植株中有81种基因型和16种表现型
C. 同时考虑四对性状遗传,此玉米植株自交产生F1植株中杂合子比例多于纯合子比例
D. 若只考虑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此玉米植株自交产生F1中只含一个显性基因个体比例等于只含一种显性基因个体比例
14.
玉米的某一性状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一对基因B和b控制,杂合子中有87.5%的个体表现为突变型。某一个玉米群体自交,F1中出现两种表现型。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F1的基因频率与亲本相比不会发生改变 |
B.亲本可均为突变型 |
C.F1中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突变型:野生型=11:5 |
D.F1自由交配产生的F2中,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不会发生改变 |
16.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