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68091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6

1.非选择题(共4题)

1.
下图是某种高等动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部分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2)B细胞染色体行为特点是__________。D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__个核DNA分子。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不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正常情况下,这种动物一个体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有_______条。
(5)在减数分裂过程,这四种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
某植物花瓣的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基因型BB为大花瓣,Bb为小花瓣,bb为无花瓣。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红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株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____种,表现型有____种。在有花瓣的个体中大花瓣所占的比例为______。
(2)现有一株小花瓣突变体植株,其体细胞中基因(B、b)所在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有一条缺失部分片段(缺失片段不含B或b基因),已知含有缺失片段染色体的花粉有50%不育。为了探究缺失片段染色体是B还是b所在的染色体,让其自交并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①若后代个体表现型及比例为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________________,则缺失片段染色体是B所在的染色体。
②若后代个体表现型及比例为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____________,则缺失片段染色体是b所在的染色体。
3.
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________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______和______的两纯合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为________(填“可育”或“不育”),结实性为________(填“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__。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发育成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____________(填“可育”或“不可育”),体细胞染色体数为______。
4.
如图为某基因的表达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

(1)能够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至细胞质的物质是__________ (填数字),其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进行a过程所需的酶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遗传信息表达包括________(填字母)过程。
(2)图中含有核糖的物质或结构有________(填数字);图中⑤所运载的氨基酸是_____。(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
(3)图中信使RNA对应的DNA片段连续复制两次共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_个;该DNA片段第三次复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________个。

2.单选题(共30题)

5.
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可以发生着丝点的分裂B.b过程没有染色单体
C.c过程发生细胞融合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6.
如图是某细胞中复制、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图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DNA和mRNA的化学元素种类不同
B.酶a和酶b的作用相同
C.结构c的形成一定与该细胞中的核仁密切相关
D.DNA中的碱基序列决定了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
7.
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红花对白花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株都能成活,F2植株开花时,拔掉所有的白花植株,假定剩余的每株F2自交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性符合遗传的基本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白花植株的比例为
A.1/4B.1/6C.1/8D.1/16
8.
以下不属于物种形成环节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B.共同进化C.隔离D.自然选择
9.
下列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 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B.人类基因组计划可以帮助认识人类基因组
C.人类基因组计划好比绘制人类遗传信息的地图
D.人类将有可能根据个人遗传信息的构成特点,进行更加个性化的治疗
10.
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A.发生了基因突变B.发生了基因重组
C.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发生了基因重组D.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11.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
12.
如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一定在常染色体上
B.若Ⅱ7不带致病基因,则Ⅲ11的致病基因可能来自Ⅰ2
C.若Ⅱ7带致病基因,则Ⅲ10产生的配子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
D.若Ⅱ3不带致病基因,Ⅱ7带致病基因,则Ⅲ9和Ⅲ10婚配时,后代男性患病的概率是1/18
13.
下列关于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B.调查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需要在患病家系中进行调查
C.最好选择调查发病率较高单基因遗传病
D.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被调查人数×100%
14.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错误的是
A.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往往从F1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
B.基因重组有利于物种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
C.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D.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种子较小的单倍体植株
15.
小麦高秆(A)对矮秆(a) 为显性,抗病(B)对易感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培育矮秆抗病品种的几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的优点是育种周期短
B.④过程产生的子代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2/3
C.过程⑤为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过程⑥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在有丝分裂间期发挥作用
16.
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有利变异在生物体内积累
B.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C.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共同进化其结果是产生了遗传、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
17.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B.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8.
若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比例依次为(   )
A.1%、2%B.0.5%、5%C.10%、10%D.5%、0.5%
19.
下列有关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C.环境造成的表现型改变一定不遗传
D.生物的一种性状可同时受多对基因的控制
20.
图为从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试问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核中四分体个数,染色体个数及核DNA分子数分别是
A.3、3、6B.3、6、6
C.3、6、12D.6、6、12
21.
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下:
P
F1
①♀灰身红眼×♂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灰身红眼
②♀黑身白眼×♂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灰身白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灰身、红眼
B.体色和眼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果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3/4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1/8
22.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
C.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得出遗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D.摩尔根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3.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B.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男孩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D.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个体一定为雌性
24.
某个DNA片段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5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
A.460个B.920个C.1380个D.1620个
25.
下列有关DNA的说法,错误的是
A.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使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C.豌豆细胞中DNA是遗传物质,蓝藻细胞中RNA是遗传物质
D.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26.
下图为细胞内某基因(用15N标记)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碱基A占全部碱基的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基因中不可能含有硫元素
B.该基因中(C+G)/(A+T)为3/2
C.DNA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将该基因置于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3次后,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脱氧核苷酸链的1/4
27.
假设某生物体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是A—a和B—b,则其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类型是
A.AB、ab、Ab、aBB.AB、ab或Ab、aB
C.Ab、Ab、aB、aBD.AB、AB、ab、ab
28.
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B.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也一定相同
29.
表现型正常的双亲有一色盲的孩子,其体细胞性染色体组成是XXY,这是由于双亲之一在形成配子时出现了罕见的性染色体不分离现象所致。此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父方减数第一次分裂B.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C.父方减数第二次分裂D.母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30.
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B.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D.突变体Ⅲ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31.
如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Ⅰ表示的细胞中有 8 条染色体、3 对同源染色体
B.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C.a、b、c、d 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D.图Ⅲ可能是 4 个精细胞,也可能是 1 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32.
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33.
紫罗兰单瓣花(A)对重单瓣花(a)显性。图示一变异品系,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了一片段(如图所示),该变异不影响A基因功能。发生变异的个体中,含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不育,但含缺失染色体的雌配子可育。现将该个体自交,子代单瓣花与重单瓣花分离比为
A.1∶1B.1∶0C.2∶1D.3∶1
34.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3.选择题(共1题)

35.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成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30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6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