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8089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7

1.非选择题(共3题)

1.
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Ⅰ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________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_______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迖。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__,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可能发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蜜蜂是一种营社会化生活的一类动物。蜂王染色体数为2n=32。蜜蜂的生活史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从生活史可知,蜜蜂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在该家族中,属于单倍体的是__________。
(2)在图中的B过程中,细胞先后经历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由于雄蜂、蜂王是由不同的细胞发育而来的,这表明蜜蜂的性别由__________决定。
(3)在上述生活史中,孟德尔遗传定律在__________时期(写字母)得以体现。工蜂在清理蜂房上有两种行为不同的蜂群,分别称为“卫生”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和“非卫生”蜂(不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为研究工蜂行为的遗传规律,研究者进行如下两个连续的杂交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说明:雄蜂用特殊的减数分裂方式产生配子,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不减少)
 
母本
父本
子代
实验一
“非卫生”蜂的蜂王
“卫生”蜂的雄蜂
F1:“非卫生”蜂王
“非卫生”工蜂
实验二
F1的“非卫生”蜂王
“卫生”雄蜂
F2:“非卫生”蜂(25%)
“卫生”蜂(25%)
新类型Ⅰ(25%)
新类型Ⅱ(25%)
 
①根据实验,判断工蜂清理蜂房的行为是受__________对基因控制,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
②第一对基因以A(a)、第二对基因以B(b)、第三对基因以C(c)表示……。在实验二中,与F1蜂王交配的“卫生”雄蜂基因型是__________;F1的“非卫生”蜂王产生的F2后代中雄蜂基因型为__________;F2“非卫生”工蜂的基因型__________,F2纯合子工蜂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
3.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其中发育性青光眼(婴幼儿型和青少年型)具有明显族遗传倾向。下面是某家系发育型青光眼的系谱图。

(1)系谱分析表明,发育型青光眼最可能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根据上面系谱推测,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其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定律。
(2)检查发现,发育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小梁细胞中M蛋白异常。为研究其病因,研究者用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或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的质粒、正常人M蛋白基因(M+)或青光
眼患者M蛋白基因(M-),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分别导入Hela细胞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和细胞中荧光的分布情况,实验分组及检测结果如下表(示只含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片段;示含荧光蛋白基因和M蛋白基因的质粒片段,此时两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个整体)。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导入Hela细胞的质粒(局部)






荧光
细胞内
有红色荧光
有绿色荧光
有红色荧光
有绿色荧光
有红色荧光
有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
检测
培养液
无荧光
无荧光
有红色荧光
有绿色荧光
无荧光
无荧光
 
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需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
a.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DNA聚合酶 d.限制酶   e.逆转录酶
②荧光蛋白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③据上表推测,发育型青光眼的病因是__________,最终导致小梁细胞功能异常。
(3)上表中第__________组实验可以为“发育型青光眼是显性遗传病”这一结论提供重要证据。
(4)为进一步研究M蛋白出现异常的原因,研究者提取了M基因进行测序,然后与M+基因进行比对,其结果如下:

分析可知,患发育型青光眼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碱基对由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最终导致M蛋白的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2.单选题(共13题)

4.
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 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
C. 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5.
下图1表示某动物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结果形成了①~④所示的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中,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③D.②与④
6.
下图是某哺乳动物(2n=46)正常的细胞分裂部分染色体示意图,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
7.
细胞分裂过程中相关变异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是(  )
A.基因中一对或多对碱基缺失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8.
下列关于人类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染色体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父亲X染色体的基因只能传给他的女儿
C.次级精母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
D.生殖细胞中只表达性染色体上的基因
9.
某二倍体植物细胞内的同一条染色体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M在该二倍体植物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两个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a、b链的分开而分离
C.基因M和基因R转录时都以b链为模板合成mRNA
D.若箭头处的碱基对发生替换,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
10.
某科技小组将二倍体番茄植株的花粉按下图所示的程序进行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由花粉获得单倍体植株必须通过植物组织培养
B.花粉、单倍体和二倍体植株的体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C.单倍体植株因为其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联会紊乱而高度不孕
D.若花粉基因型为a,则二倍体植株体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
11.
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  )
A.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
B.杂合高茎豌豆连续自交多代,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升高
C.将人工繁殖的麋鹿放归野生种群,增加其遗传多样性
D.利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并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12.
南瓜的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显性,盘状(B)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两南瓜杂交后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图所示。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13.
在黑腹果蝇(2n=8)中,缺失一条点状染色体的个体(单体,如图所示)仍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若两条点状染色体均缺失则不能存活。若干这样的单体黑腹果蝇单体相互交配,其后代为单体的比例为()
A.1B.1/2C.1/3D.2/3
14.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是一种抑癌基因,杂合子(Rr)仍具有抑癌功能。杂合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旦体细胞的杂合性丢失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就会失去抑癌的功能而导致恶性转化。下图为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杂合性丢失的可能机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1是由于含R的染色体丢失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B.2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C.3是由于缺失了含R的染色体片段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D.4是由于R基因突变成了r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
15.
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有白花、乳白花、黄花和金黄花四种类型,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0和o、P和p、Q和q表示),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用两个纯合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乳白花,F2中花色表现型出现了白花:乳白花:黄花:金黄花=16:32:15:1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OOPPQQ×ooPPqq,或 OOppQQ×ooppqq
B.OOppQQ×ooPPqq,或 OOPPQQ×ooppqq
C.ooppQQ×ooppqq,或 OOppQQ×ooppqq
D.ooPPQQ×ooppqq,或 OOppQQ×ooPPQQ
16.
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自由组合
C.子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的两亲本基因型不一定是AaBb和 aabb
D.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产生4个比例为1:1:1:1的配子

3.多选题(共1题)

17.
某种两性花的植物,可以通过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繁殖后代。在25 ℃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和Aa的植株都开红花,基因型为aa的植株开白花,但在30 ℃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植株花色不同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
B.在25 ℃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
C.在30 ℃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 ℃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
D.若要探究一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 ℃条件下进行杂交实验

4.实验题(共1题)

18.
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可诱发野生型水稻的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体。
(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下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所致。

(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F1均为野生型,F1自交,测定F2水稻的__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叶片宽窄是受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
(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突变基因



碱基变化
C→CG
C→T
CTT→C
蛋白质
与野生型分子结构无差异
与野生型有一个氨基酸不同
长度比野生型明显变短
 
由上表推测,基因Ⅰ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Ⅲ突变使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Ⅲ的突变导致mRNA提前出现__________
(5)随机选择若干株F2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Ⅱ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Ⅲ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发生了突变。
a.Ⅱ b.Ⅲ c.Ⅱ和Ⅲ同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