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3题)
1.
研究人员在密闭广口瓶中用二氧化碳缓冲液培养小球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先给予6小时适宜光照然后再置于黑暗条件下6小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C段与CE段比较,小球藻细胞中直接产生ATP的不同部位是_____________。
(2)AB、BC段的斜率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种,外因是_____________,内因是pH的变化会影响___________。
(3)在小球藻的叶绿体基质中,_____________(填“AB”、“BC”或“CD”)对应的时间段内C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多。
(4)研究人员增大二氧化碳缓冲液的浓度(仍将pH调到7),结果发现小球藻的光合速率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C段与CE段比较,小球藻细胞中直接产生ATP的不同部位是_____________。
(2)AB、BC段的斜率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种,外因是_____________,内因是pH的变化会影响___________。
(3)在小球藻的叶绿体基质中,_____________(填“AB”、“BC”或“CD”)对应的时间段内C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多。
(4)研究人员增大二氧化碳缓冲液的浓度(仍将pH调到7),结果发现小球藻的光合速率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种植物的茎叶均为紫色,为探究叶片中是否含有叶绿素,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兴趣小组甲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分离、鉴定。若出现___________色的色素带,说明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2)兴趣小组乙先将同一生长状况的本品种植株均分为两组,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只缺镁的培养液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两周后,再将两种条件下的植株分别移入两个密闭玻璃容器内,置于室外(晴天)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密闭容器中一天的CO2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____组是在缺镁条件下培养的植株,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②对于这两组植株来说,B1、B2两个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一天内,B1对应的时刻______(填“等于”“早于”或“晚于”)B2对应的时刻。
(1)兴趣小组甲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分离、鉴定。若出现___________色的色素带,说明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
(2)兴趣小组乙先将同一生长状况的本品种植株均分为两组,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只缺镁的培养液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两周后,再将两种条件下的植株分别移入两个密闭玻璃容器内,置于室外(晴天)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密闭容器中一天的CO2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____组是在缺镁条件下培养的植株,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②对于这两组植株来说,B1、B2两个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一天内,B1对应的时刻______(填“等于”“早于”或“晚于”)B2对应的时刻。
3.
蓖麻种子的胚乳组织中的脂肪含量为种子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分析,脂肪含量下降而蔗糖、葡萄糖含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
(2)据图乙可知,第7天至第10天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向萌发第10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______________,在实验条件下,匀浆会变为砖红色。

(1)据图甲分析,脂肪含量下降而蔗糖、葡萄糖含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这种变化的意义是________。
(2)据图乙可知,第7天至第10天萌发种子(含幼苗)的干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向萌发第10天的种子匀浆中滴加______________,在实验条件下,匀浆会变为砖红色。
2.单选题- (共16题)
4.
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补光的光强度为150μmol•m-2•s-1,补光时间为上午7:00〜10:00,温度适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补光的光强度增强而加快 |
B.450nm补光组的光饱和点小于对照组 |
C.若580nm补光组在9:00时突然停止补光,三碳酸的含量会瞬时减少 |
D.对照组在8:00到11:00时从温室吸收的CO2总量大于450nm补光组在补光时间内吸收的CO2总量 |
5.
下列实验过程中,所用的植物细胞必须一直处于生活状态的是( )
A.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 B.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
C.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和油脂 |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
6.
下列与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其化学组成基本相同,结构大体相似 |
B.洋葱表皮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时,细胞膜外液体浓度一定高于细胞液浓度 |
C.通常青春期人体性腺细胞膜上运输性激素的载体蛋白数量要比幼年和老年时期要多 |
D.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没有运输胰岛素的载体蛋白,有感受血糖的受体蛋白 |
7.
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③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人体细胞内CO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⑥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4层膜,每次都要消耗能量
⑦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②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③柳树叶肉细胞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
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
⑤人体细胞内CO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
⑥葡萄糖从小肠被吸收进入到人的红细胞要通过4层膜,每次都要消耗能量
⑦汗腺细胞和唾液腺细胞都有较多的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A.二 | B.三 | C.四 | D.五 |
8.
对某细胞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发现其含有尿嘧啶。据此推测,该细胞器不可能完成的生化反应是
A.CO2+H2O![]() |
B.丙氨酸+甘氨酸![]() |
C.C6H12O6+6H2O+6O2![]() |
D.ADP+Pi+能量![]() |
9.
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和淀粉酶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相同 |
B.严重缺铁的人比正常人更容易产生乳酸中毒 |
C.脂质分子中氧元素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物质 |
D.肺炎双球菌中的遗传物质共含有4种碱基 |
10.
细胞是多种元素和化合物构成的生命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C、H、0、N等化学元素是构成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基础,在细胞中含量丰富 |
B.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
C.酶、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 |
D.同一种酶不可能存在于同一生物个体内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
12.
下列有关化合物或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仁与三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
B.DNA、RNA被彻底水解得到的产物有12种 |
C.细菌细胞中不存在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核酸的结构 |
D.洋葱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叶绿体,也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
13.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骨架和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 |
B.蛔虫和蓝藻细胞内均无线粒体,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C.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的生物膜种类较多 |
D.同一生物体不同细胞内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
14.
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⑦有H20生成或有H20参与的呼吸过程一定不是无氧呼吸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⑦有H20生成或有H20参与的呼吸过程一定不是无氧呼吸
A.①③⑤⑥ | B.②④⑥ | C.④⑤ | D.⑤⑥⑦ |
15.
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催化琥珀酸脱氢,脱下的氢可将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丙二酸与琥珀酸结构相似,可与琥珀酸脱氢酶结合,但不会脱氢。为探究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是否有抑制作用,进行实验设计。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实验假设: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反应有抑制作用 |
B.实验取材:大白鼠心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可从其研磨液中提取琥珀酸脱氢酶 |
C.实验分组:对照组加琥珀酸、实验组加丙二酸,两组都加入甲烯蓝和琥珀酸脱氢酶 |
D.观察指标:蓝色的甲烯蓝还原成无色的甲烯白时间的长短 |
16.
下面的数学模型能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A.人体红细胞中K+吸收速率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
B.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
C.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
D.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 |
17.
如图曲线a和b不能用于表示


A.质壁分离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和吸水能力的变化 |
B.萌发的植物种子在出土之前有机物种类和干重的变化 |
C.动物细胞体积与细胞物质运输效率的变化 |
D.细胞分化程度和全能性高低的变化 |
18.
科学家们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合成DNA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这个细胞分化并最终衰老凋亡(如下图所示)。根据该假说,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成体干细胞的基因突变频率与其他细胞完全相同 |
B.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
C.成体干细胞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
D.成体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使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不断增长 |
19.
下图甲为人体某细胞生命历程示意图,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细胞癌变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②相比,①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强 |
B.⑤和⑥基因相同,而细胞的mRNA完全不同 |
C.癌变的过程是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 |
D.癌变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与癌变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
3.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3道)
单选题:(16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