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80656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5

1.非选择题(共1题)

1.
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乙表示这种动物某个体内精原细胞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C段、DE段形成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处于E点的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图乙中_____________(填序号)细胞处于图甲中的CD段,③处于_____________时期。
(3)在图甲中绘制此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的变化曲线(不需要标字母)。
(4)与高等植物细胞作比较,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所特有的表现有:间期____________;____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14题)

2.
下列有关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H、O、N、Fe、Cu属于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
B. 磷脂分子仅由C、H、O、P四种元素组成
C. 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P
D. 酶和ATP都含有N,但酶一定不含有P
3.
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
B.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象,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D.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开大光圈或换凹面反光镜
4.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最好用H2O2作实验底物
B.蛋白质鉴定:将适量的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滴加到豆浆样液中→观察
C.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进行分离,扩散速度最快的是叶黄素
D.用黑藻叶片进行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5.
现有一种“十二肽”,分子式为CXHYNZOWS(Z>12,W>13)。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只得到下列氨基酸。一个“十二肽”彻底水解可产生赖氨酸和天冬氨酸的数量依次是
A.(Z—13);(W—13)B.(Z—12);(W—13
C.(Z—12);(W—13)/2D.(Z—13);(W—13)/2
6.
某多肽有20个氨基酸,其中含天门冬氨酸4个,分别位于第5、6、15、20位(如图所示);肽酶X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Y专门作用于天门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20肽至少含有20个肽键
B.若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a,则该20肽的分子量为20a
C.肽酶X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共含有氨基酸19个
D.肽酶Y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20肽多了4个
7.
下图为C、H、0、N、P等元素构成大分子物质甲〜物质丙以及结构丁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若物质甲是糖原,则单体3为葡萄糖
B. 若结构丁是一种细胞器,则单体1为氨基酸,单体2为核糖核苷酸
C. 若结构丁能被某种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则物质丙可控制物质乙的合成
D. 若物质丙彻底水解,形成的终产物共有8种核苷酸
8.
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莫诺湖里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秕霜中的砷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FAJ—1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该细菌的DNA水解产物含有砷元素
B.砷对多数生物有毒是因为砷能够“劫持”磷参与的生化反应,制造混乱
C.对GFAJ—1细菌而言,砷元素在其体内虽然含量极少,但作用很大
D.该细菌的发现,延展了在宇宙中其他地方寻找生命的可能性
9.
油料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然后在多种酶的催化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由脂肪储存能量不利于胚的生长和发育
B.琥珀酸在线粒体内转变为苹果酸的过程形成了大量ATP
C.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干重先增加,后减少
D.1分子蔗糖由2分子葡萄糖组成
10.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中,细胞内物质含量或比值的关系,正确的是(   )
A.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B.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C.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
11.
植物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体内发生了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生化变化,抗寒力逐渐增强。如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和呼吸速率变化关系图。请根据图推断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呈现明显的正相关
B.随着气温和土壤温度的下降,组织的含水量下降
C.冬小麦植株中不仅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的比值发生改变,总的含水量也改变
D.随温度的缓慢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逐渐减弱,有利于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12.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症状包括高烧、腹痛、严重腹泻、头痛、身体出现玫瑰色斑等;A16型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等并发症;某人虽已提前注射了流感疫苗但在冬季来临后多次患流感;关于上述致病病原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伤寒杆菌含8种核苷酸,病毒含4种碱基,两者遗传信息的传递都遵循中心法则
B.上述病原体都营寄生生活;都可用营养齐全的合成培养基培养
C.病原体蛋白质的合成所需要的核糖体、氨基酸等不都由宿主细胞提供
D.灭活的病毒仍具有抗原特异性,可以制成疫苗,此外也可以用于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剂
13.
下图为某一哺乳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不同细胞的分裂方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②③④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图②所处时期中正在发生交叉互换
C.①细胞在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D.一般不用该生物的性腺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
14.
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时期发生三次DNA的复制
B.AC段和NO段形成的原因都是DNA的复制
C.基因的分离发生在GH段,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LM段
D.GH段和OP段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且都含有同源染色体
15.
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C.癌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分化,机体清除癌细胞与细胞凋亡有关
D.干细胞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癌变,则癌变细胞内的呼吸速率相对较快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