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1题)
1.
某昆虫为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其种群中个体的体色有灰体和黄体两种类型。研究人员从自然种群中随机选出若干对灰体个体做亲本,并进行自由交配,对孵化出的子代(F1)进行统计,发现子代有灰体与黄体两种类型,比例接近15:1;他们还发现野生型昆虫中出现了一种亮红眼突变型,但不知控制亮红眼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及显隐关系。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该昆虫的体色只受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且不存在不育情况,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该昆虫自然种群中AA:Aa=______________;假设该昆虫的体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用B/b与D/d表示)的控制,且同学甲选出的灰体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且个体含有______________基因即表现为灰体,F1实际的性状分离比只是接近而非等于理论分离比例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利用F1灰体与黄体继续进行测交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昆虫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则F1灰体中有_______ (填比例)的个体测交后代全为灰体。
(3)为判定亮红眼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
(1)假设该昆虫的体色只受一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且不存在不育情况,当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该昆虫自然种群中AA:Aa=______________;假设该昆虫的体色受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用B/b与D/d表示)的控制,且同学甲选出的灰体个体的基因型都相同,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且个体含有______________基因即表现为灰体,F1实际的性状分离比只是接近而非等于理论分离比例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利用F1灰体与黄体继续进行测交实验,结果证实了该昆虫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则F1灰体中有_______ (填比例)的个体测交后代全为灰体。
(3)为判定亮红眼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请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
2.单选题- (共4题)
2.
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都与细胞核内的核仁有关 |
B.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麦芽糖 |
C.毛霉合成并分泌蛋白酶的过程与该菌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
D.合成固醇类激素的腺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一般不发达 |
3.
关于高等动物细胞(2N=12)增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该动物某个细胞核DNA用32P标记,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每个子细胞含32P的核DNA占1/2 |
B.染色体数为2N=12的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的四分体个数为6个 |
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之比都是1:2 |
D.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一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
4.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性状统计结果为:黄色圆粒376,黄色皱粒124,绿色圆粒373,绿色皱粒1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亲本的基因组成是YyRr和yyRr |
B.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1/4 |
C.用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有四种表现型 |
D.用F1中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中,r基因的频率为1/3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