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月考(3月)理综生物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68047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20/3/30

1.综合题(共4题)

1.
某种小动物的毛色可以是棕色、银灰色和黑色(相关基因依次用A1、A2和A3 表示)。如表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杂交实验。
组别
亲本
子代(F1

棕色×棕色
2/3 棕色、1/3 银灰色

棕色×银灰色
1/2 棕色、1/2 银灰色

棕色×黑色
1/2 棕色、1/2 黑色

银灰色×黑色
全是银灰色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由甲组分析可知:_________是隐性性状,产生子代( F1)数量比偏离 3:1 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
(2)让甲组的子代(F1)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棕色:银灰色=1:1 或_____。
(3)选取_____组的F1_____个体与丁组的F1 银灰色个体杂交,后代一定会出现三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
2.
据报道富硒大米有多种保健功能,如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等。为验证硒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某研究小组用小鼠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级别
A 组
B 组
C 组
 

饲喂的饲料

 

适量含硒的鼠粮

 

?

 

等量含免疫增强剂的鼠粮

 

用羊红细胞作为抗原处理小鼠两周,测得体内抗体的含量

 

+ + + + +

 

+

 

+ + +

 
注:“+”越多表示抗体含量越高。
(1)B 组小鼠应饲喂_____。
(2)小鼠体内产生抗体的细胞可由_____细胞分化而来。硒增强了小鼠的体液免疫,依据是_____。
(3)请补充下列有关验证硒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实验方案:
①选择一批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测定_____。
③给甲组小鼠饲喂适量不含硒的鼠粮,乙组小鼠饲喂量含硒的鼠粮,一段时间后,测定并比较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最终甲组小鼠的血糖浓度_____(“高于”、“低于”或“等于”)乙组小鼠的血糖浓度,表明硒具有降血糖的作用。
3.
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下图是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的实验过程,根据图示和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__________,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或_____。
4.
下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___________的方法。
(2)②代表的过程是_____。
(3)哺乳动物核移植可分为_____和_____。
(4)与克隆羊“多莉(利)”培育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_____。

2.非选择题(共1题)

5.
登革热病人有皮疹、发烧、头痛等症状,登革热病毒可通过白色伊蚊传播,图是该病毒致病机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物质甲为_________________,该物质和抗体Ⅰ能促进______________,从而加重病症。
(2)图中血管通透性增大,致使病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外渗,引起组织水肿压迫神经,兴奋传至______形成痛觉
(3)登革热病人发热是由于感染病毒后,“致热源”直接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使细胞代谢加快,体温升高。

3.单选题(共5题)

6.
在一定浓度的 CO2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测定 A 植物和 B 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CO2/100cm2叶•小时)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CO2/100cm2叶•小时)
A植物
1
3
11
5.5
B植物
3
9
30
15
 
A.与 A 植物相比,B 植物是在强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植物
B.当光照强度超过 9klx 时,A 植物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因素只有 CO2的浓度
C.当光照强度为 3klx 时,A 植物与 B 植物固定的 CO2的量的差值为 1.5mg CO2/100cm2叶·小时
D.当光照强度为 9klx 时,B 植物光合速率是 45mg CO2/100cm2 叶·小时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 或a 中的每对碱基都可能改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8.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性腺细胞膜上的载体和受体都能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刺激
B.T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参与抗体的加工和运输
C.酵母菌和大肠杆菌都在线粒体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O2
D.神经细胞的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都与兴奋的传递有关
9.
如图甲表示赤霉素的作用机理,图乙表示几种激素对茎段生长的影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图甲中的a表示促进,b表示抑制
B.图乙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具有协同作用
C.赤霉素缺乏的植物体无法完成生长素的合成
D.控制玉米茎秆高度的基因可能与赤霉素的合成代谢有关
10.
如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只进行①②过程,而不进行③④过程
B.X1与X2的区别主要是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不同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原因是③④过程不能完成
D.如图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及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4.实验题(共1题)

11.
图1表示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情况.为进一步探究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与细胞内、外液葡萄糖浓度差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图2实验(记作甲):锥形瓶内盛有130mg/dL的葡萄糖溶液以及生活的小肠上皮组织切片。溶液内含细胞生活必须的物质(浓度忽略不计)。实验初,毛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缓缓移动,5min起速率逐渐加快,此时,锥形瓶内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amg/dL。

(1)图1显示:曲线AB段、BC段,小肠细胞吸收葡萄糖方式依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CD段变化原因可能是载体失活而不是载体饱和,理由是:当载体饱和时,_____而使细胞内浓度升高,这与事实矛盾。
(2)图2锥形瓶红色液滴的移动直接显示瓶内____含量的变化。
(3)为验证5min时造成红色液滴移动速率加快的直接因素,需要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记作乙):乙实验装置的不同之处是5min 时用呼吸抑制处理小肠上皮组织。假定呼吸被彻底阻断,预期结果:①实验开始5min时,液滴移动情况是:实验甲突然加快,实验乙____;②葡萄糖溶液浓度变化情况是:实验甲____,实验乙____
(4)若用相等质量的成熟红细胞替代小肠上皮细胞,红色液滴移动情况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非选择题:(1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