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选择题- (共4题)
1.
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______分子;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
(2)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

(1)A代表______分子;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
(2)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___。
2.
光合作用分为反应①和反应②两个阶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判断,进行反应①的场所是_______,物质A在光下裂解为O2、________。
(2)反应①为反应②提供的物质B是______,ATP为反应②提供了_________,CO2进入反应②中的_____循环后,与RuBP结合首先形成的是_______碳分子。
(3)分离玉米叶片中的光合色素时,添加_______可以保护色素,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可以反映叶绿素b对_________可见光的吸光率。
(4)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与去向,用_________的CO2供给小球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并将样品立即加入到煮沸的甲醇中。甲醇用以杀死小球藻并__标记化合物。浓缩后再点样进行双向纸层析,使标记化合物___。根据标记化合物出现的时间,最先检测到的是三碳化合物。猜测此三碳化合物是CO2与某一个二碳分子结合生成的,但当__后,发现RuBP的含量快速升高,由此推知固定CO2的物质不是二碳分子。

(1)据图1判断,进行反应①的场所是_______,物质A在光下裂解为O2、________。
(2)反应①为反应②提供的物质B是______,ATP为反应②提供了_________,CO2进入反应②中的_____循环后,与RuBP结合首先形成的是_______碳分子。
(3)分离玉米叶片中的光合色素时,添加_______可以保护色素,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可以反映叶绿素b对_________可见光的吸光率。
(4)为研究光合作用中碳的同化与去向,用_________的CO2供给小球藻,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并将样品立即加入到煮沸的甲醇中。甲醇用以杀死小球藻并__标记化合物。浓缩后再点样进行双向纸层析,使标记化合物___。根据标记化合物出现的时间,最先检测到的是三碳化合物。猜测此三碳化合物是CO2与某一个二碳分子结合生成的,但当__后,发现RuBP的含量快速升高,由此推知固定CO2的物质不是二碳分子。
3.
下图甲表示小鼠上皮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4个阶段。图乙表示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核DNA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裂间期包括一个合成期(简称S期)和合成期前后的两个______期(简称G1和G2期),G1期发生的主要是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_________。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发出纺锤丝。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_________期。
(3)图乙中细胞数量呈现两个峰值,左侧峰值主要表示图甲中的_______期细胞
(4)若向小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期的细胞不受影响。现测得小鼠肠上皮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如下表所示:
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或G1与S期的交界。

(1)分裂间期包括一个合成期(简称S期)和合成期前后的两个______期(简称G1和G2期),G1期发生的主要是合成DNA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_________。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发出纺锤丝。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_________期。
(3)图乙中细胞数量呈现两个峰值,左侧峰值主要表示图甲中的_______期细胞
(4)若向小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期的细胞不受影响。现测得小鼠肠上皮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如下表所示:
分裂时期 | 分裂间期 | 分裂期 | 合计 | ||
G1 | S | G2 | M | ||
时长(h) | 3.4 | 7.9 | 2.2 | 1.8 | 15.3 |
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或G1与S期的交界。
4.
对下列生物学实验进行分析讨论或结果预测。
(1)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中,需要用玉米籽粒作对比,其中作为实验组的是____(煮过/未煮过)的玉米籽粒,最后是观察比较籽粒中_____(胚/胚乳)的着色情况。
(2)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如下表),1%的淀粉溶液需用_______溶液配制。如果1号试管内呈现轻度阳性反应,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3)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_组。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______。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
(1)在“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实验中,需要用玉米籽粒作对比,其中作为实验组的是____(煮过/未煮过)的玉米籽粒,最后是观察比较籽粒中_____(胚/胚乳)的着色情况。
(2)在“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中(如下表),1%的淀粉溶液需用_______溶液配制。如果1号试管内呈现轻度阳性反应,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试管 | 1 | 2 | 3 | 4 | 5 | 6 |
本尼迪特试剂 | 2mL | 2mL | 2mL | 2mL | 2mL | 2mL |
1%淀粉溶液 | 3mL | | 3mL | | 3mL | |
2%蔗糖溶液 | | 3mL | | 3mL | | 3mL |
新鲜唾液 | | | 1mL | 1mL | | |
蔗糖酶溶液 | | | | | 1mL | 1mL |
(3)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_组。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______。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
2.单选题- (共21题)
5.
下图a→d表示连续分裂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
B.a段中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 |
C.c过程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
D.d段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 |
6.
观察与实验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后的记录,具有科学性的是
A.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细胞板向四周扩展 |
B.在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黑藻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叶绿体 |
C.将蔗糖溶液中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转到更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D.若观察的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为了取得明显的效果,应调节出较暗的视野 |
7.
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分裂 |
B.图甲中DE段包含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
C.图乙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 |
D.图乙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16条染色单体 |
8.
将小鼠myoD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未分化肌肉前体细胞,细胞分化及肌纤维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携带myoD基因的载体以易化扩散的方式进入肌肉前体细胞 |
B.检测图中细胞核糖体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分化与否 |
C.完成分化的肌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形成肌纤维 |
D.肌肉前体细胞比肌肉细胞在受到电离辐射时更容易发生癌变 |
9.
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氧浓度(%) | a | b | c | d |
产生CO2的量 | 9mol | 12.5mol | 15mol | 30mol |
产生酒精的量 | 9mol | 6.5mol | 6mol | 12mol |
A.a浓度时酵母菌需氧呼吸速率等于厌氧呼吸速率 |
B.b浓度时酵母菌需氧呼吸速率大于厌氧呼吸速率 |
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
D.d浓度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
10.
下列关于“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需经解离、压片等操作才能将细胞分散 |
B.从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需转动光圈才能换上高倍物镜 |
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从胞内单向运动到胞外导致液泡变小 |
D.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速度逐渐减慢 |
12.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下图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下降到25℃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不变),从理论上,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应该是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
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
C.a点下移,b点右移,m值下降 |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
13.
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活性可用1g酶催化的底物量来表示 |
B.不同温度环境中,酶的活性不可能相同 |
C.在温度为t1或t2环境中,酶与底物结合时均会发生形变 |
D.在温度为t1或t2环境中,酶的空间结构均受到破坏 |
14.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内 |
B.载体的协助可使相应分子或离子扩散变得更快 |
C.主动转运时载体蛋白的结构不会发生改变 |
D.氧气进入细胞的速率与载体的数量有关 |
16.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细胞中可能同时存在核膜和染色体结构 |
B.中期细胞中具有2个中心粒,分别位于细胞的两极 |
C.G1期主要完成DNA复制及DNA合成所需蛋白质的合成 |
D.若G2期时染色体的一个DNA分子发生断裂,则子细胞均含有异常染色体 |
18.
浸入1mol/L的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产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先后有
A.主动转运和简单扩散 | B.简单扩散和主动转运 |
C.简单扩散、主动转运、简单扩散 | D.主动转运、简单扩散、主动转运 |
23.
下列关于糖类及“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的底物通常是葡萄糖 |
B.叶绿体基质和细胞液中都含有蔗糖 |
C.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果糖时需在热水浴中加热 |
D.淀粉、纤维素和糖元都是由多个葡萄糖结合而成 |
24.
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
A. 798、2和2 B. 798、12和10
C. 799、1和1 D. 799、11和9
A. 798、2和2 B. 798、12和10
C. 799、1和1 D. 799、11和9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非选择题:(4道)
单选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