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化合物X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Z是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某研究小组采用如下路线合成X和Z:

已知:①化合物A的结构中有2个甲基
②RCOOR′+R′′CH2COOR′

请回答:(1)写出化合物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F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
(2)Y→Z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G→X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能与NaOH反应的G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
(5)若C中混有B,请用化学方法检验B的存在(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已知:①化合物A的结构中有2个甲基
②RCOOR′+R′′CH2COOR′


请回答:(1)写出化合物E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F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
(2)Y→Z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G→X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4)能与NaOH反应的G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
(5)若C中混有B,请用化学方法检验B的存在(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___。
2.
M、R、X、Y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是一种过渡元素。M基态原子L层中p轨道电子数是s电子的2倍,R是同周期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X和M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是引起酸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Z的基态原子4s和3d轨道半充满。请回答下列问题:
(1)R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 ,X和Y中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X的氢化物的沸点_____(填“>”或“<”)与其组成相似的M的氢化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X与M形成的XM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
(4)M和R所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R2M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则图中黑球代表的离子是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在稀硫酸中,Z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钾盐(橙色)氧化M的一种氢化物,Z被还原为+3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1)R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 ,X和Y中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填元素符号)。
(2)X的氢化物的沸点_____(填“>”或“<”)与其组成相似的M的氢化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X与M形成的XM3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
(4)M和R所形成的一种离子化合物R2M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则图中黑球代表的离子是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在稀硫酸中,Z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钾盐(橙色)氧化M的一种氢化物,Z被还原为+3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
(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1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同学在操作时的一个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_ g。

(2)需配制150 mL 0.2 mol·L-1 NaCl溶液,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指出实验中存在的两个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1 000 mL 0.1 mol·L-1的稀硫酸。
①应用量筒量取浓硫酸________ mL;
②配制硫酸时需用到的仪器有量筒、小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操作使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E.未洗涤溶解NaOH的烧杯 F.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G.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H.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2)需配制150 mL 0.2 mol·L-1 NaCl溶液,该同学转移溶液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指出实验中存在的两个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1 000 mL 0.1 mol·L-1的稀硫酸。
①应用量筒量取浓硫酸________ mL;
②配制硫酸时需用到的仪器有量筒、小烧杯、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操作使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称量时用了生锈的砝码 | B.将NaOH放在纸张上称量 |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D.往容量瓶中转移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
G.容量瓶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H.定容后塞上瓶塞反复摇匀,静置后,液面不到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4.
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进行探究性的实验:
甲组:为了探究Cl2和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为了分别研究SO2和Cl2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4)当通入SO2时,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SO2表现出__________性。
(5)若装置Ⅱ中装有5.0 mL 1.0×10-3 mol·L-1碘水,当通入足量Cl2完全反应后,共转移了5.0×10-5 mol电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乙组设计的装置是否有不足之处?__________(填“有”或“无”)。如果有,请写出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无,此空不答)。
甲组:为了探究Cl2和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为了分别研究SO2和Cl2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4)当通入SO2时,装置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SO2表现出__________性。
(5)若装置Ⅱ中装有5.0 mL 1.0×10-3 mol·L-1碘水,当通入足量Cl2完全反应后,共转移了5.0×10-5 mol电子,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乙组设计的装置是否有不足之处?__________(填“有”或“无”)。如果有,请写出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无,此空不答)。
2.单选题- (共3题)
5.
有下列8种物质,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
①甲烷 ②苯 ③聚乙烯 ④1,3-丁二烯 ⑤2-丁炔 ⑥邻二甲苯 ⑦乙醛 ⑧环己烯
①甲烷 ②苯 ③聚乙烯 ④1,3-丁二烯 ⑤2-丁炔 ⑥邻二甲苯 ⑦乙醛 ⑧环己烯
A.③④⑤⑧ | B.④⑤⑦⑧ | C.④⑤⑧ | D.③④⑤⑦⑧ |
6.
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
A.2a=b | B.a=2b | C.a=b | D.a=5b |
7.
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 CH3CH3+Cl2![]() CH2=CH2+HCl ![]() | 均为取代反应 |
B | 由油脂得到甘油 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 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
C | Cl2+2Br‾=2Cl‾+Br2 Zn+Cu2+=Zn2++Cu |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
D | 2Na2O2+2H2O+4NaOH+O2↑ Cl2+H2O=HCl+HClO | 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
A.A | B.B | C.C | D.D |
3.选择题- (共1题)
4.多选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单选题:(3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